近年来,古玩字画收藏之风日盛,收藏爱好者们不惜砸下重金,只求“淘”到真宝贝。然而在河南郑州,一对兄弟怀揣着家传的古画参与某电视台鉴宝活动,被专家鉴定为赝品后以17万元的低价卖出,一年后发现这件家传宝贝,竟在拍卖行拍出近9000万的高价。
这个所谓的专家,一边认定古画是赝品,一边积极撮合持有者贱卖,而时隔一年这件被“贱卖”的名画却卖出天价。笔者认为,这个“专家”有欺诈的嫌疑,公安机关应当介入调查。
当下的古董鉴定市场称之为“丛林社会”并不为过,想必大家还记得去年那件“金缕玉衣”吧,那件被专家估值为24亿元的宝物其实是持有者自己组装的。
目前,鉴宝市场毫无规则可言,一切向钱看。因此,法律如果再不出手,任由这个市场混乱下去,不仅将有更多的人上当受骗,更让这个市场本身走向没落。
法律应首先管管这些所谓的“专家”污染资质问题。时下鉴定市场的混乱,主要在于鉴定法规制度空缺、鉴定行政监管乏力、鉴定机构设置无序、鉴定资质认证混乱以及鉴定专家的水平和道德修养不高。
因此,就必须制定相关的鉴定法规,建立市场准入机制,特别对于鉴定机构的资质认证、鉴定人员资格的认证、鉴定的程序与方法、鉴定专家的职业道德等规范起来,并明确相应的行政监管机构,加强对市场的监管,让那些假专家、伪专家在制度面前露出本相。
其次,要通过制定法律或者司法解释,明确让那些故意作虚假鉴定或者由于重大过失作出虚假鉴定的专家承担民事责任。专家之所以敢于随意鉴定,就是利益高而风险小,要防范他们随意鉴定,就要让他们随意鉴定承担高风险。
最后,公安司法机关应当对那种以“专家”身份或者冒充专家身份配合他人欺骗公民贱卖古董的行为加大打击力度,要严肃追究这种诈骗的行为。
杨涛(检察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