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广东行政职业学院2013届校园招聘会”开幕。这场由大二、大三学生自己挑选企业,自己联系、游说企业,自己推销学生的“自主招聘会”,成为广东省第一场大学生自设的招聘会。
10天过去了,大概可以看出一场招聘会的实效。严峻的就业形势之下,大家认可这种创举吗?
86%的企业明年还来
学院学生处提供的“10天成绩单”显示:140多家企业带来3000多个岗位,有1500多个学生获得面试机会,企业有签约意向的有700多人,46家企业希望与学院15个不同专业建立实训基地。
前来设摊招工的企业并不嫌弃学生手写的、简陋的指引牌。86%的企业表示明年还会继续参加学院校园招聘会,个别企业还表示希望明年来学院举办企业专场见面会。
这是一张比较漂亮的成绩单。企业、学生、职位,“成交率”和“成交量”都创了新高,成了广东高校招聘季的一个大亮点。
试试自己来办招聘会
2012年岁末,广东应届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几十人争一个职位”,“期望薪水不断下降”,“岗位锐减”,这些消息像南下的寒风,让奔波在招聘会现场的大学生们打了一个寒战。
“或者我们试试自己来办招聘会,自己来选企业,找企业来摆摊儿?”几位20来岁的年轻人“反复推演”,觉得这个办法很不错,“就是找到合适的单位,再让他们来找我们。”
想要找一份什么样的工作?学生自己最清楚。刘家慧和同学先在应届毕业生中做了大量的问卷调查。“比如我们女孩子,一般喜欢专业对口的工作,或者比较稳定、但也要有挑战性的行政工作。”他们上求职网,每周一还买来《广州日报》看求职专版,并“锁定”了一部分用人单位。
地铁上成交“第一单”
可挫折很快到来。首先是进门难。“学生?来约我们公司去你们学校招聘?”不少企业的保安们都是在排除了“推销物品嫌疑”后,才把同学们放进公司。
经验的不足,也让同学们陷入混乱。杨威、家慧、佳鹏、浩旋4人组队,在路上“扫街”,看见有一家公司贴出了招聘启事,岗位要求很符合学校的应届毕业生,于是现场“邀约”。见到人事部经理后,4位学生完全忘记了事先的安排,你一句我一句地“推销”,在递名片时,还把名片给拿反了。
应届毕业生杨威说,邀请来的140多家企业里,第一家企业是在“地铁偶遇”的。12月3日,“自主招聘一组”成员们从花都赶到天河“推销”学生。在地铁上,学生们和某企业进行了电话联系,广州某培训公司的李经理碰巧听到,上前问详情。接过学生的毕业生信息表后,李经理立即表示可以到学校进行招聘,这也是此次招聘会的“第一张单”。
老板认可“主动营销”
老板们对这种特殊模式也饶有兴趣。刘家慧说,她和同学上门“招揽”企业来招聘时,往往会遇到质疑:“这个事情怎么是学生来做的呢?”但随后就是理解、支持和赞赏,老板和招聘主管们认为这是“主动的营销”。
“说实话,学生主动联系企业去招聘我还是第一次碰到。”兴业银行招聘主管闻先生说,这说明学生有自主意识,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如何主动争取机会。“对于我们用人单位而言,能够直观地了解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招聘时心里也更有底。”
刘家慧说,在邀请用人单位来招聘的过程中,由于身份平等,自己会表现得更从容更自信,容易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同和青睐,“有时甚至会直接向我们伸出橄榄枝呢。”
招聘会过去10天,同学们给企业发去了感谢信,并逐一电话回访企业,了解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对应聘学生的总体印象、招聘效果和一些意见建议。
同学热捧校方支持
“同学很支持我们!”刘家慧说,学生们“很撑”这场招聘会,首先是想看看同学拉过来的用人单位质量如何,也因为是同学举办的,“一定要来捧场。”彭国彬说。
这场学生“自己寻找未来雇主”的特殊招聘会,确实办得红红火火,不仅来的企业创新高,连参加的学生、整场招聘会持续的时间都为历年之最。
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韦华腾说,校方完全支持学生的自主创新:“学生有这样的危机意识、主动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是非常宝贵的,我们要保护、要支持、更要推广。”(文/记者陈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