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原锐评

张培元:募捐箱捐款“发霉”是什么“变质”了?

2012-12-28 11:39:21 来源: 千龙网
字号  

  25日,网爆成都市红十字会在汶川地震后设立的募捐箱,善款因多年未取,导致箱内纸币发霉长出白毛。据当时出资制造募捐箱的公司表示,2008年他们与红会协议,投资500万元在成都城区设置1000台募捐箱,后因红会人事变动单方违约,仅安装了726台。即便是这些已安装的募捐箱,亦因管理不善多遭损坏或被盗。

  孤独站立在街头的募捐箱,原来是没人领养的“孩子”;公众投进去的爱心善款,居然4年多得不到清点。对于慈善行动合作者来说,他们愤怒的是500万元的投资被打了水漂。就广大公众而言,他们看到的不只是募捐箱里纸币发霉,更有某些慈善公益机构的责任“发霉”。

  捐赠人满意不满意,这是公益慈善事业的最高标准。然而这在中国慈善领域,却是一个无法企及的标准。捐助者把钱交给了慈善机构,同时也把信任、厚望和期待交给了它们,渴盼每分钱都能以最快速度、最低成本和最精确的流向,抵达每一个急需救助的困难者。令公众感到遗憾和失望的是,某些慈善机构不仅信息不公开、支出不透明,更是习惯于“傍富”“傍官”,对一掷千金万金的“富人慈善”抛尽媚眼,对点滴汇聚的“草根慈善”态度冷漠,对提取所谓的管理费及公款吃喝甚为热心,对公众日益强烈的去官化、去行政化呼声消极以待。

  长达4年多无人问津的募捐箱,那些纸币上的霉点和白毛,其实都在折射当地红会官僚化十足、责任感泯灭的病症。责任发霉才是善款发霉的最重要诱因,只有彻底摒弃官化色彩,推动民间慈善组织角色的真正回归才能避免这种尴尬的“霉化”。( 原题:善款发霉其实是慈善责任的“霉化”)

[作者:张培元  编辑:李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