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开车该快该慢引争议 “一慢二看三通过”观念过时?

2013-01-10 00:18: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字号  

    中国政法大学行政法教授解志勇,以及知名主持人高潮东做客中新网汽车频道。 中新网 张龙云摄

  中新网1月10日电(汽车频道 王槊)中国日渐紧张的社会生活节奏正与城市拥堵加剧所消耗的更多时间成本形成不可调和的矛盾,这样的环境下,在中国宣传数十年的以“慢”、以“稳”为导向的交通观念正日渐受到冲击和挑战。

  交通效率低下成国人困扰 “闯黄灯罚六分”被指雪上加霜

  国内大中城市低下的交通效率始终是让上至管理部门下至普通车主行人头疼不已的问题。

  对于城市拥堵问题,国内的交通管理部门可谓努力甚多,从“购车摇号”到“限行”,到“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再到最近开始实施的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新交规——上述决策无不围绕在如何提升道路通行效率,围绕在让交通更有序,更规范上。

  然而尽管有关部门做了大量治堵工作,但堵车顽疾不仅没被治愈,反有愈演愈烈之势。去年中国科学院发布了《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该报告对全国50个百万人口以上的主要城市进行了上班路上花费时间排名,北京以52分钟居榜首,广州、上海以48、47分钟紧随其后。该报告中指出,当前全国百万人口以上城市有80%的路段和90%的路口的通行能力已经接近极限。而这与国内城市公共交通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私人机动化交通出行的比重进一步提高有密切关系。

  而近期,被称为 “史上最严厉”新交规的实施进一步引发社会上对道路通行效率的讨论。新交规中关于“闯黄灯扣六分”的规定在施行短短一周后便因争议过大被叫停,而其之所以引发社会广泛讨论,除了责罚太过严苛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该规则被指严重降低了交通路口通行效率。

  《辽宁法治报》1月7日报道指出,车主们为严格保持安全车距,遵行车速限制,结果降低车流的通量,加大城市交通的拥堵,道路通行效能降低,一旦路面发生交通事故,更会由此产生更严重的交通拥堵局面。原新华社国内部编委李安定则认为,禁闯黄灯添乱添堵:一,车辆遇黄灯时的急刹车造成路口追尾恶性事故频发。二,即使较低车速,也要有十多米的刹车距离,大车重车更长,造成最后越过停车线停在路口当中,三,为避免闯黄灯,司机大幅降低车速,造成路口通过量降低,加剧道路拥堵。

  中国公路法则被指以“慢”为导向 “一慢二看三通过”已过时?

  1月9日,知名主持人高潮东在做客中新网汽车频道视频访谈时认为,中国过去宣传的是“一慢、二看、三通过”“十次危险九次快”这些以“慢”为导向的理念,那是因为当时全中国的车没有几辆,所以要以行人为中心。“现在我们管北京叫‘车轮上的社会’,但现在你的理念是车轮上的社会吗?考虑没考虑,长安街是以机动车为主的,我们要以机动车快速的通行为主,而不要拿那些僵化的条条框框,很腐朽的东西来限制通行效率,如果那样的话,就是管理水平有问题。现在中国人不怕慢,就怕不安全。”

  高潮东表示,在“闯黄灯”规定出台之前,他看见黄灯必闯,因为如果他不闯“对不起后边的车”。高潮东说,本来国内的交通已经很拥堵了,好不容易亮了一次灯,能多过几辆车就该多过几辆。“我觉得在马路上开车就像在图书馆借书,还书越快越好,因为别人都在等着看。”

  对于是否要一味靠“快”来提升交通效率这一问题,中国政法大学行政法教授解志勇在接受中新网汽车频道采访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解志勇认为,由于一些司机车技不是很好,开得慢即使出事故也是刮蹭类的小事故。把车速限制到70~80公里还是有利于保障安全。假如在堵和安全上做选择,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安全。

  对此高潮东认为,如果大家开车都讲规矩,都快也不会不安全。例如北京环路限速80公里,但全天24小时都限速80公里就没什么意义。很多时候,例如夜间路上车少,完全可以将限速放宽,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通行效率。解志勇也同意这一看法。他认为,在通行效率可以提升的情况下如果仍对车速进行过多限制,对道路资源和车辆都是一种浪费。(中新网汽车频道)

[作者:张哉麟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