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2月18日电 据日本新华侨报网报道,2012年11月23日,当旅日新华侨陈建中(黄山美术社社长)、金醒石(国画家)和在日华人女企业家贺剑英登上南极大陆的那一刻,他们的全身心都被彻底地震撼了。冰海共长天一色,“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陈建中、金醒石、贺剑英都是上个世纪80年代踏上东瀛的新华侨华人。谈到南极之旅,陈建中又仿佛回到了那个冰雪世界。他介绍说,由于与世隔绝,南极大陆拥有地球上最原始的自然环境。南极不属于任何国家,也没有任何常驻居民,每年夏季约有4000位科研人员在南极大陆的各个科考站开展研究工作,而这个数量在冬季会降至1000人左右。此外,南极每年还接待约3万名普通游客。不过,企鹅才是南极的“土著居民”,人类都是“外来者”。企鹅的汉语名字来自它的形态。“企”字在汉语中的意思是“抬起脚后跟站着”,企鹅在陆地上像人一样站立,当它伫立在海边或雪地上时,总像是昂首远望期盼着什么,所以取名为“企鹅”。
金醒石感受最深的则是南极的气候和环境。他说,作为地球上风力最大、最寒冷和纬度最高的大洲,南极可谓寸草不生。除了南极发草和南极漆故草两种花草类植物,这块大陆没有任何树木和灌木。但海洋是很多生物赖以生存的家园,包括企鹅和海豹。11月正好是南极的夏季,幸运的陈建中一行看到了数以万计的企鹅,它们或“窃窃私语”,或“牵手而行”,或“你追我赶”……,好一派热闹的景象。
贺剑英则告诉记者,人们把企鹅称为南极的象征是当之无愧的。全世界共有企鹅20种,在南极大陆有7种。南极企鹅种类虽不多,但数量相当可观。据鸟类学家的长期观察和估算,南极地区现有企鹅近1.2亿只,占世界总数的87%,占南极鸟类总数的90%。数量最多的是阿德利企鹅,约5000万只,其次是帽带企鹅,约300万只,数量最少的是帝企鹅,约57万只。
陈建中一行此次非常幸运,看到了7种企鹅中的6种。而为了看到这群可爱的企鹅,他们乘坐了30多个小时的飞机、近40个小时的轮船,绕地球大半圈,在路上奔波了3天3夜。
中视环球公司是这次南极探险活动的组织方之一。去年,陈建中和在该公司工作的朋友何平一起吃饭时,对方觉得他是那种敢于挑战自己的人,因此专门邀请陈建中前往南极探险。何平当时对陈建中说,我们包了去南极的船,你敢不敢去?
对于陈建中这样年龄上从“新”华侨向“老”华侨度过的人来说,南极意味着很遥远、意味着很神秘,是个未知的世界。虽然如此,但陈建中对南极的好奇心和挑战自我的想法,让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去”。
陈建中当时问,这么神秘的地方,我能不能和艺术家一起去。何平说“可以”。就这样,去南极的事情定了下来。此后,陈建中找到了老朋友旅日国画家金醒石和旅日诗人贺剑英,大家一拍即合,很快就决定结伴去南极。
11月20日,坐了30多个小时飞机,双腿已经发肿的陈建中等3人抵达阿根廷的乌斯怀亚,正式加入了由于丹等众多中国文化名人组成的“极地逍遥游”探险队。
乌斯怀亚也称世界尽头。它是世界最南端的城市,这是一个别致、美丽的小城,依山面海而建。街道不宽,但十分干净。街边全是在童话里才会出现的、那种属于白雪公主的可爱小木屋。屋前屋后的鲜花开得正旺,这里正是南半球生机盎然的夏天。但清冷的空气和抬眼处白雪皑皑的山峰,又让人恍然提前感受到南极的气息。基本上所有的南极探险队都从这里出发。
11月下旬是南极探险的最佳季节,探险队包租了挪威海达路德公司的“前进号”轮船,这是1893年该公司成立以来第一次中国地区包船,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地区最大规模的南极包船。船上有经验丰富的探险队长和挪威籍船长、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组成的极地探险团队,有来自各界的文化名流,还有名厨师、企业家、大学生等探险旅游爱好者共187人。队里年纪最大的82岁,最小的只有18岁。
11月20日当地时间18点左右,“前进号”正式启航,向南极进发。开始的航程还算平稳,虽然向外看去灰蒙蒙的一片,但于丹、奚志农等文化名人举办的各种极地文化讲座,还是让大家获益匪浅,乐在其中。
直到11月21日,“前进号”进入了有“魔鬼西风带”之称的德雷克海峡,陈建中等探险队员才感觉到了可怕。德雷克海峡之所以被称为“魔鬼西风带”,是因为这里是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汇集的地方,由于地球自转的原因,从西面刮来很多风。由于没有任何大陆阻拦也没有山,所以随着地球自转,越刮越厉害,形成了超强烈的西风。而且由西风卷起的海浪落差高达10—20米,很多探险队就葬身于此。
但最快到达南极就必须通过“魔鬼西风带”,所以“前进号”还是破浪而行。剧烈的颠簸让船上的探险队员吐得一塌糊涂,站都站不稳。陈建中笑称“这是他人生中遇到的最大的风浪”。
11月23日,在艰难的穿越德雷克海峡后,“前进号”顺利抵达目的地,陈建中一行终于踏上了南极的土地。他们感觉南极大陆的所有东西都是干净的:空气干净,冰川干净,雪山干净……。在这里,陈建中一行觉得自己完全被这个世界净化了。周围不时传来的雪崩声,就仿佛是天籁之音。
南极此时正处于“极昼”状态,晚上12点左右太阳落山,凌晨两点左右太阳又升起来。这种状态下,让人分不清白天黑夜,也没有了时间概念。但这也为爱好摄影的陈建中一行提供了非常难得的机会,他们拿着手里的相机,留下了一个个震撼人心的美丽瞬间。金色的夕阳、蓝色的冰山、欢快的企鹅、飞翔的燕鸥……陈建中一行第一次感觉到了传说中的“天人合一”。
陈建中一行在探访了杨基港、迪塞普申岛、库佛维尔岛、威廉敏娜湾、布朗断崖后,还拜访了中国南极长城站。这是中国于1985年2月20日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位于南极洲的菲尔德斯半岛上,占地2.52平方公里。
长城站的工作人员热情接待了陈建中一行,并向他们介绍了南极的生活环境。南极是地球的极地,所以目前的环境保护也是最极致的。什么东西不让留下,什么东西不让带走都有严格规定。探访南极有一个说法:留下的是脚印,带走的是记忆。就是说,你只能带走记忆和照片,其它的任何垃圾都不能留下。探险队员大小便都不能在南极就地“解决”,必须在船上进行;下船还要进行各种消毒。正是这种接近于严苛的保护措施,才让现在的南极成了世界上仅剩不多的净土。
纯洁无暇的环境,也彻底净化了人的精神和心灵。陈建中、金醒石、贺剑英告诉记者,南极之行让他们有了新的人生领悟。
陈建中说,人不经过艰难困苦很难达到一个崇高境界。比如说,历经的30多个小时飞机、40个小时轮船的旅程、风浪中的剧烈摇晃……。开始你可能觉得有点后悔,实际上一旦到了目的地,你就会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这一次绝对没有白来。人们常说没有风雨哪有彩虹,说说都很简单,但是你实实在在经历过一次后,才能感觉到这句话的确切。好的东西,你必须通过历经困苦才能达到。
有时候,人们的生活和事业也是这样,必须经过很多磨难,最后才能创造辉煌。
金醒石说,南极给人们的一个启发是生命和自然,就是和谐。南极的“常住民”中,企鹅也好,海豹也好,海象也好,鲸鱼也好,包括飞的鹰、海鸥,就是这种与世无争、和谐的东西,是人在别的地方无法感受到的。而且,它们都是互不干扰的。动物们不会害怕人伤害它。他就在南极光着上身和企鹅们“坦诚相见”。在南极,人和自然之间出现了一个完全极致的和谐。这种极致和谐,去过南极的人都想将其带到自己身边来。
贺剑英说,在她眼中,南极就是一个“仙境”。她感受最深的就是南极的环保意识,对每个探访者都有更深的教育。因为到了以后,不能将任何东西丢到地下。吐痰等更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这种强烈的环保意识能改变人们很多不良习惯,如果能从南极带回来,对现实也有很重要的意义。去过南极以后,这么好的地方、这么多好的东西,不告诉人们有种于心不忍的感觉。每一个去过南极的人都想做南极大使,宣传南极。人们有责任把南极的精神,南极的美,南极的极致和谐传递给整个世界。
采访结束时,陈建中告诉记者,今后世界各国在共同利用南极时,可能会根据各国探访南极的人数等,决定对南极开发利用的权力。更多的中国人探访南极,将大大提升中国在南极问题上的发言权。所以,挑战自我也好,为国家出一份力也好,他希望有更多中国人和他一样,双脚站在南极大陆上,去感受这个世界最纯净、最美丽、最和谐的地方。(蒋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