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上海市民“深耕”清明文化 文明之风劲吹申城墓园

2013-03-18 18:54: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字号  

  中新网上海3月18日电(记者 宗晨亮)清明寒食、弄堂民俗、踏青赏花、茶道剪纸……记者在上海市福寿园第四届清明文化节中看到,申城市民通过千姿百态的民俗体验活动,感受着传统清明文化的魅力。

  尽管距离2013年清明节还有两周多,但一股清明文化热在福寿园扑面而来。记者看到,活动现场这一边扯空竹、搓青团、捏面塑、烙糖画,还有黄丝带编织、现场书法演示热热闹闹;那一边插柳道旁,放鸢碧空,看雀、戏山羊,更有人在杨柳春风中荡起秋千……整个园区显得勃勃生机。

  对不少市民而言,清明节可能仅仅意味着踏青、祭扫,活动主办方希望让更多市民了解道,清明已不单是传统祭祀的时令,更是一个承载浓厚文化内涵的节日。

  上海市殡葬行业协会会长王宏阶表示:“清明民俗的回归给清明文化注入了很多新的内容,原来我们认为清明就是祭祀祭扫,现在我们把传统的踏青、旅游以及很多活动注入进来。特别这几年我们恢复的力度和速度在加快加大,市民习惯了传统清明节的一些民俗活动,今天我们看得出这些活动非常受市民的欢迎。”

  而随着清明文化重回申城大地,上海市民的祭扫落葬也在劲吹一股文明之风,越来越多市民选择黄丝带、心愿卡和千纸鹤来寄托哀思,以取代焚烧、燃放鞭炮等传统做法。福寿园上海区总经理邬亦波介绍道:“我们从大约十年前开始就率先推广清明祭扫的‘新三宝’,也就是黄丝带、心愿卡和千纸鹤,在整个来园祭扫的客人当中我们向大家宣扬。我认为通过5到6年的宣传,福寿园的客人当中已经慢慢形成了用新三宝祭祀的方式。”

  王宏阶同样表示:“比如我们传统就是焚烧,用一些贡品实物贡品祭祀先人,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在清明的祭扫活动中增加了很多文化内容,比如音乐祭扫、鲜花换鞭炮、还有在先人的墓前讲一段话等。”

[作者: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