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甘肃天水发现3座宋金墓葬 二十四孝彩绘栩栩如生

2013-03-28 11:32:00 来源: 兰州晚报 
字号  

灰陶罐

“鹿衔灵芝 ”彩绘

    3月27日,记者在天水市博物馆采访时了解到,近期,秦州区中梁乡师家湾村果农在自家地里发现砖室墓,天水市博物馆组成了7人抢救清理小组,开始进入发掘现场对古墓葬实施了抢救性发掘,初步认定已发现的3座墓葬为宋金时期墓葬。

    据了解,天水市博物馆在对秦州区中梁乡师家湾村发现的3座宋金时期墓葬进行抢救性清理发掘的同时,将其中编号为M3的古墓及出土的文物整体搬迁并对墓葬进行复原性保护。据介绍,此墓葬共出土灰陶瓶和酱釉瓷盏各一个。墓葬内,“二十四孝”“鹿衔草”等彩绘栩栩如生。天水市博物馆文物保管部主任王焕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预计从4月中下旬开始,将对M2、M1两座墓葬进行抢救性清理和复原性保护。

    据王焕新主任介绍,今年1月,师家湾村果农在自家地里发现砖室墓后,及时将此事上报给天水市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天水市博物馆专业人员勘察时发现,此墓葬地处通村公路边,墓顶部有约30余厘米裸露在外。遗憾的是,工作人员发现此墓葬已被盗墓贼光顾过,里面没有发现出土文物。随后,工作人员进一步清理发掘时,意外在距离此墓不远处发现了另外两座墓葬。经测量,1号墓室为仿木结构砖室墓,墓室为长方形,高约3.5米,有0.4—0.6米的不规则盗洞。2号墓室宽1.72米,进深1.87米,素面青砖为仿木结构,墓道高1.2米,深1.85米,为拱形砖券顶。3号墓室宽1.8米,进深2.03米,高2.4米,砖上彩绘仿木结构砖室墓,拱形砖券顶。

    同月25日,天水市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将此结果上报省文物局。经省文物局批复,由天水市博物馆对3座墓葬组织抢救性清理。随后,天水市博物馆组成7人抢救清理小组,于1月下旬开始进入发掘现场对古墓葬实施了抢救性发掘。工作人员初步认定,已发现的3座墓葬为宋金时期墓葬。

    画中人物栩栩如生

    天水市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村民发现的1号墓和后来工作人员发现的2号墓均有被盗痕迹,3号墓的墓葬型制和2号墓大体差不多,为仿木结构砖室方型墓。整个墓室用砖砌和彩绘的形式仿造当时的实际建筑,墓室四周绘着宋代常见的“妇人启门”“二十四孝”“鹿衔草”等彩绘壁画,画中人物栩栩如生,充满了浓郁的古代社会市井风情。工作人员依据其建筑特点及壁画的绘画风格,初步判定此墓为宋代墓葬。

    除此之外,墓内出土的器物还有:灰陶质,口径9.5厘米、高15.1厘米、底径9.2厘米的直口卷唇的灰陶瓶一个;直径11.8厘米、高4.8厘米、底径4.7厘米,侈口斜收、圈足酱釉瓷盏一个。另外,还出土了部分人骨和已严重锈蚀的铁钉。

    随后,天水市博物馆文物保管部和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具体承担了壁画的保护复原工作。通过咨询专家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目前已制定了初步的墓葬壁画保护计划。据王焕新主任介绍,针对壁画存在的层酥解、起甲,颜料层粉化、起泡,壁画地仗、白灰层强度降低等主要病害,工作人员采取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完成自然脱水的办法,计划对墓室壁画做颜料成分、彩绘层位结构、厚度和易溶盐的分析检测,为后期科学的脱盐、脱水处理和进一步的保护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王焕新主任说,墓葬的型制特点和出土文物为渭河南岸宋代古墓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史料佐证。目前,天水市博物馆将完整的3号墓葬及所有出土器物和墓砖搬迁至天水市博物馆,由天水市博物馆保存,等复原后供游客参观。

[作者:刘欢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