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重温红二十八军大别山3年游击:为抗战解放奠基

2013-04-24 13:16:00 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字号  

  四、红二十八军在以大别山为中心的鄂豫皖边坚持三年游击战争所体现出来的革命精神,成为大别山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鄂豫皖边三年游击战争,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红二十八军和红军游击队在大别山区坚持鄂豫皖边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中所体现出来的革命精神,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精神和大别山精神的组成部分。

  如何总结和概括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精神,这些年来,一些专家学者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有的认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精神主要表现在:坚定的革命信念,百折不挠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有的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精神概括为:独立自主,善于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的精神;永远忠于党,理想与信念无比坚定的精神;不怕艰难困苦,永葆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始终高举革命旗帜,斗争永不停止的精神。还有的专家学者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精神概括为24个字:坚定信念,艰苦奋斗,依靠群众,团结和谐,浴血拼搏,百折不挠。还有的专家学者认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精神是:革命信念坚定不移,勇于战胜任何艰难困苦,视人民为“重生亲父母”,前赴后继勇于牺牲。这些都从不同角度阐释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精神。

  笔者认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精神和大别山精神的研究和概括,首先要论从史出,要从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和大别山斗争的历史中来总结和提炼其精神;其次要突出个性,提炼和总结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和大别山精神要突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和大别山斗争的特点,有其个性,要有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精神有不同之处;第三要体现当时的时代特点和语言特点,要有其鲜明的时代个性和语言个性,不能用具有今天新产生的语言进行概括,如改革、创新等具有鲜明现代个性的语言。

  根据笔者对鄂豫皖边游击区三年游击战争历史的理解,鄂豫皖游击区红军和游击队在大别山区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所体现出来的革命精神,应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一是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在国民党军队的重兵“清剿”和严密的经济封锁中,在极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在鄂豫皖党组织领导下,鄂豫皖边红二十八军和游击队指战员忠诚于党,坚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事业是正义的事业,正义的事业总是要胜利的,革命的前途是光明的。所以,不管形势如何险恶,斗争多么残酷,生活多么艰苦,他们始终如一地在大别山坚持斗争,使大别山红旗不倒。

  二是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在三年游击战争艰难困苦的日子里,鄂豫皖边红二十八军和和游击队被围困在大别山的深山密林里,昼伏夜行,风餐露宿,饥寒交迫,但他们不畏艰难困苦,与国民党军队的军事“清剿”和经济封锁进行斗争。他们在大别山区浴血坚持,英勇奋战,表现了不畏强敌,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三是独立坚持、百折不挠的意志。中共鄂豫皖省委率领红二十五军长征后,留在鄂豫皖边的红军和游击队,与党中央、省委和主力红军失去了联系,被国民党重兵包围、分割、封锁,他们独立坚持,自主作战。在国民党军队的反复“清剿”下,红二十八军和游击队虽然遭受了重大损失。但他们以百折不挠的意志在大别山顽强地坚持斗争。

  四是依靠群众,善于斗争的精神。鄂豫皖边三年游击战争,是群众性的游击战争,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援,红军和游击队就不能生存和发展,游击战争就不能坚持。鄂豫皖边红二十八军和游击队,在极端残酷的反“清剿”斗争中,依靠人民群众,运用灵活的游击战术,打破国民党军的清剿。在国民党军的严密经济封锁下,红军和游击队依靠人民群众,采取种种巧妙的办法,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人民群众舍生忘死支援、接济红军和游击队,使红二十八军和游击队在大别山艰苦的环境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红二十八军和游击队在以大别山为中心的鄂豫皖边区坚持三年游击战争所体现出来的革命精神,不仅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丰富了大别山精神,成为大别山精神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红四方面军在鄂豫皖苏区初步形成的大别山精神的延续,而且为大别山精神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基础。

  关于大别山精神的形成历史,如果说在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处于酝酿阶段的话,那么在我党领导的革命战争时期,大别山精神的形成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步形成阶段。从1927年11月黄麻起义到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撤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历时七年。主要是创建工农红军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红军进行反“围剿”作战;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先后撤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第二阶段,丰富发展阶段。从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撤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到1937年10月经过国共谈判达成南方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协议。历时近三年。期间,重建红二十八军,反击国民党军的军事“清剿”和经济封锁,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坚持了三年的游击战争。

  第三阶段,进一步发展完善阶段。从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到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历时8年。我党在创建了鄂豫抗日挺进纵队等抗日武装,后来发展为新四军五师,坚持在大别山区抗战,建立了中原抗日根据地。

  第四阶段,完全形成阶段。从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到194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历时四年。其中最突出的重大的历史事件是1946年的中原突围和1947年的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经过上述几个历史阶段,大别山精神在大别山革命斗争的历史中逐步形成。

  大别山精神,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已成为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精神财富。它对于我们坚定革命的理想信念,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弘扬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优良作风,加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锻炼,激励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特别是大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姜廷玉)

  

[作者:高辰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