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陈可辛新片不与"致青春"竞争:每个人的对手是自己

2013-05-16 14:08:00 来源: 山西晚报 
字号  

  5月15日,电影《中国合伙人》比全国上映日提前两天在太原三家影城点映,下午3点40分,该片太原媒体见面会在某影城举办,导演陈可辛、演员佟大为从北京赶到现场做宣传。

  同样是忆青春、筑梦想的题材,该片被很多媒体和影迷拿来与赵薇的 《致青春》做比较。导演陈可辛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关于这类题材的驾驭、讲故事的手法等方面谈了很多,虽然《中国合伙人》无法超越 《甜蜜蜜》那样陈可辛的经典,但足以给赵薇同学树一个新标准——电影真不是完全靠票房来评价的。

  【一个海归、一个文艺、一个土鳖,三个男主角俗套的设置虽然略显标签化,但层层递进的剧情和交叉叙事的结构,被陈可辛讲出了一个接地气、又有新意的好故事。】

  山西晚报:对于发生在内地的影片背景,如何做到这么自然地接地气?

  陈可辛:其实也有恐惧,还是回到香港导演问题上,不能因为我们不接地气就不停地拍古装片,我一直希望找个机会能拍自己喜欢的电影,就是有情怀的东西、现实题材、讲成长的。我对(影片发生)地方、文化很陌生,但在拍摄过程中发觉,原来当你跨过了这个恐惧,其实成长的问题哪里都一样,所以拍的时候我完全没有觉得在拍跟我无关的故事,反而觉得跟我很贴。片中的人都是我和我朋友的经历,只是这些经历没有发生在内地,没有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但其实没什么分别。

  山西晚报:影片不长,再有20分钟会加什么内容?

  陈可辛:没有要加的东西。这个戏的节奏很重要,拍的时候也有倒叙、闪回等,这给了我很大的空间,使我怎么剪都可以,而且还有一个好处,有很多画外音,使讲故事更跳动。拍的时候我也知道(影片)跨度很大,可能是3个小时才讲完的故事,但因为有了这个手法,我做到第一剪就剩下2小时11分钟,之后在北京做了很多次试映,找很多观众打分给意见。这是我拍了这么多年电影最跟观众互动的一次,最没有导演独裁的一部片子,我把很明显为了风格而风格的东西都拿走,这个过程其实很忐忑,也经历了很多很不爽的感觉,最后出来的版本反而很奇怪,是我最满意的结果。

  (记者点评:赵薇同学真的可以跟陈可辛上一堂导演课,《致青春》胃口太大,似乎想把赵导所有感触的校园时光一股脑灌输到观众脑中,这也决定了影片后半段的潦草敷衍和不知所云;《中国合伙人》前三分之一用了当年的流行歌曲契合剧情发展,流畅而紧凑,110分钟的片长也顺便提醒赵同学,130分钟如果不能每分钟让观众惊喜,就会变成煎熬。)

  【《中国合伙人》的题材属于“企业励志传记片”,但陈可辛却将这般“俗套”的传记故事打造成了一部讲述大时代的情怀之作,或许这是陈可辛这样具备“书生”气息的导演所擅长的技能。】

  山西晚报:《致青春》5亿票房对你有压力吗?

  陈可辛:没有,每个人的对手都是你自己,电影不是奥运,不是赛跑,是导演和观众一对一的关系,没法比较、没有好坏、没有标准。

  我也看了《致青春》,觉得蛮好,但我们两部影片完全不同。《致青春》是小青春,是讲个人,我们是借几个人的脸去讲改革开放30年社会的变化、经济的变化等大时代,不是爱情片。而且她是女性角度,我是男性角度,风格跟方向都不一样。

  山西晚报:《中国合伙人》结尾伴随着《光阴的故事》用了PPT式的中国精英的年龄对比照片,怎么考虑这样一个收尾?

  陈可辛:用这些成功人士的不同年龄的照片做对比,是想告诉所有人,大家都经历过一样的青春岁月,这些人虽然现在成功,但他们在看到自己曾经奋斗的照片也会羡慕过往,而到更老以后,又会羡慕现在的成功时期,普通人也一样,其实每个人在每段时光里都会追忆过去。让这个故事在现实有了落点。

  (记者点评:《致青春》的赵导对青春有个误解,用男宿舍撒泼、女追男等荒唐代替了青春所有的过程,《中国合伙人》陈导更注重在虚构故事中有些时代意义。)

[作者:蒲希茜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