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爽在画展开幕现场。
《后院》水印木刻。
《都是好猫》水印木刻。
5月25日,“心中的阳光——郑爽作品展”在广州恤孤院路9号逵园艺术馆开幕。此次展览,除了展出郑爽30余幅经典的、为人熟知的版画作品外,还有一批从未对外展出过的水彩和油画作品,成为格外引人关注的亮点。
郑爽出身清朝最显赫的家族,是皇族后裔,在她的人生中经历过大富贵,也遭受过大磨难,但她始终以乐观、真诚的态度面对社会和人生,真诚做人,也真诚地画画。广州美术学院副教授齐喆在展览前言中提到,2007年郑爽在中国美术馆的个展叫做《在那没有冬天的地方》,广州当然也有冬天,但艺术家就是善于营造自己的一片心理疆土,她曾说:“我自知做不了大树,我只是路边的小草、野花。”只要心中有阳光,眼里自然一片明媚。从郑爽的作品中,总能感受到她带出的温暖祥和与平静淡然,她让平凡的花草、小猫在画面中焕发出生命的大美与尊严。
郑爽将自己的人格和气质在画中融合,升华为朴素但感人的艺术力量。多年的老同事、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潘行健在画展开幕式上如此评价印象中的郑爽及其作品:“她的画散发出优雅高贵的气质,如同她的人一样。她童年、少年时代逃过难,讨过饭,被人冷眼相待,做过超强的体力劳动。她的审美爱好、艺术追求曾经在一段时期里被主流意识边缘化,受到不公正的冷落甚至排斥。但面对艰辛苦涩,她淡定从容,依然能过滤出快乐和美好。她画的花花草草、小猫小狗,有种大美在,这和心中的阳光是分不开的。希望年轻人除了看到她作品画面的欢乐外,还要看到背后强大的内心和坚毅的精神支撑。”
齐喆认为,郑爽的画并不是单纯对自然物的摹仿,而是经过主观的概括、提炼,机智巧妙地分版套色,苍润兼济的水分控制,以及对纸张肌理、木板纹路的细微感受,做了许多内在工夫但又蕴藉内敛,在不动声色间一步步形成了属于郑爽的绘画语言。
郑爽以版画创作闻名,为了本次展览,策展方还整理出一批郑爽早年创作的水彩画,总共80余幅,展出20幅。这些都是她早年的写生作品,主要创作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既有她求学中央美术学院时期的作品,也有任教广州美术学院后带学生外出时创作的作品。这些水彩作品灵动空濛,别具风格,郑爽说,“我很喜欢色彩,水彩的表现力很丰富,早年写生,除了速写就画水彩。”
油画是郑爽近年才开始的创作,谈到创作方式的转换,她说,“版画色彩再多也受限制,我就想画油画。画的时候脑子里还是有版画的观念,觉得如果没有大块的黑色就会显得轻飘,还是会受‘版’的限制。后来我就放开了,想怎么画就怎么画了。”
在开幕式上,郑爽还亲自为观众展示与讲解了版画的印制过程,如何喷纸、上色、压印等步骤,让大家一睹她作画的风采,更清晰地了解木刻版画。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6月30日。
记者 陈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