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狮,一家“无声餐厅”于4月底静悄悄地开张。在这家餐厅,从点菜到买单,全程无声服务,因为店主和员工是两对聋哑夫妇。
“无声”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5月29日11时许,石狮市福辉路。30岁的施阿广拉开“热火功夫”麻辣烫餐厅的卷帘门,一眼瞥见记者,脸上马上浮现出笑容,记者是他当天迎来的第一个客人。
这家餐厅面积不大,装修格调清新,看上去与其他餐厅无异,然而墙上的一块红色醒目招牌,道出了“特色”:“本店全程无语经营,无声服务,敬请广大顾客光临!”
点菜、选料、结账……一切是那么的寂静
施阿广默不作声,递上一张便笺纸,纸的正面是打印过的收银单,为节约用纸,背面用来写字。
“您好,您刚才说什么?”“现在可以点餐吗?怎么点菜?”“自己选配料,然后拿到烹饪台就好!”这是记者与施阿广在纸上的对话。
施阿广“说”,麻辣汤底是用骨头熬成的,配料都在大冰柜里。记者看到,冰柜十分整洁,面条、贡丸、海鲜、蔬菜,品种齐全。记者选完配料后,拿到烹饪台上。小施的合伙人小王正在熬汤,烹饪台边放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不辣、微辣、中辣”。记者用手指点了一下“微辣”。
小王细心地给记者发一个号码牌,接着把配料放到一个大漏勺中,将漏勺放到骨汤中翻滚。周围寂静,只有烧开的汤水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
5分钟后,一碗热气腾腾的麻辣烫端到记者的桌子上,油条、贡丸、白菜、“厦门伊面”挤了满满一碗,价格16元。记者尝了尝,汤味浓郁,食材新鲜。“味道真不错!”记者向小施竖起了大拇指,他腼腆地笑了笑。
临近12时,不断有客人进来,不一会,小店几乎坐满了。小施和小王忙得不亦乐乎,专心地煮着麻辣烫,他们的妻子们则负责端菜和收银。
记者发现,尽管店里挤满了人,却异常安静。“可能是因为‘无声’的缘故吧,在这吃一碗麻辣烫,可以享受片刻清静的感觉,很安心。”顾客小李说。
采访,在一张白纸上进行
记者用完餐,买完单,已经是12时30分。店里的客人渐渐散去,小施和小王也闲了下来。一张A4打印纸,一支笔,成为记者的采访工具。
小施并非天生聋哑,出生于晋江市青阳镇的他,3岁时,生了一场大病,由于医生开错方子,耽误诊疗,导致听说能力丧失。有着同样经历的,是他的妻子。
不幸遭遇并未夺去奋斗的勇气。泉州聋哑学校毕业后,小施就开始自谋出路,和妻子先后开过服装店、理发店,有了一些积蓄。后来,他与在校认识的小王妻子商议,两对夫妇合伙在石狮开起这家“无声餐厅”。“热火功夫”麻辣烫餐厅是一家连锁店,开店前,他们专程到上海总部培训了烹饪及经营技巧。尽管他们学得很慢,但是总公司的一位董事深受感动,专门为他们“开小灶”,培训老师教得十分耐心。
如今,手语、眼神、图片、文字,成为他们与客人沟通的工具,向供应商提货,则以发短信解决。刚开业时,生意一般,一天营业额七八百元,面对每月5000元的店租压力很大。如今,生意越来越红火,每天都有1500元至2000元的营业额。
这家“无声餐厅”每天早上11时左右开门,次日凌晨1时左右打烊,服务员、厨师工作全由两对夫妇自己担当,尽管累,但是很充实。
小施“说”,最让他们欣慰的是,他们的孩子都拥有正常的听说能力,“可以用自己双手劳动养大孩子,赡养老人,真的很开心”。
安静也是一种竞争力
小施“说”,不会听说,并没有带来不便,进店的客人都十分友善,大家都很谅解。
开业一个多月来,这家店逐渐引起当地市民关注,微博上也不断有人询问店址。不少网友评论说,到这家店用餐,才知道原来有一种美好叫“安静”。
5月29日那天,在同学的推荐下,晋江石光华侨联合中学的林超泽第一次光顾这里。“有点震撼,没想到无声没有带来任何不便,所有的细节都很美好。我会带更多的同学来。”他说。
老顾客陈小姐说,这家餐厅非常干净整洁,连厕所都没有卫生死角。食材新鲜,味道又很好,看不出来是聋哑人开的。“我一个月来了五六次,有些顾客原来是抱着献爱心的心态来的,后来发现在用餐体验上也不虚此行。最后发现,这不是在献爱心,我们和他们是平等的,他们生意好是用超乎常人的努力争取来的。”
老顾客小李说,安静并非是缺憾,相较于其他嘈杂的餐厅,安静也是一种竞争力,而这份安静中渗透的坚强和韧劲,更是一种吸引力。
在这家餐厅,温暖的流动是双向的。小施“说”,有时候,店里会来一些残疾人,对于他们,店里尤其照顾,“还有特殊的优惠呢,每个残疾朋友都会得到一杯免费果汁,分享我们创业的甜蜜”。
编后
开办“无声餐厅”的两对夫妇是不幸的,幼年聋哑,让他们与这个精彩的世界有了“隔阂”。然而,面对常人难以感受的境遇,他们没有怯懦颓废,没有逃避应担当的社会和家庭责任,乐观地生活,用勤劳双手,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想。
正如“无声餐厅”的顾客们所言,安静并非是缺憾,这份安静中渗透的坚强和韧劲,也是一种竞争力,更是一种吸引力。一份真诚服务,一个友善眼神,一种理解支持,平等交流、温暖互动,顾客享受到美好的用餐体验,两对聋哑夫妇收获了成功喜悦和劳动快乐。
虽然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他们却在“无声”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赋予这个世界更多的精彩和感动。(记者 郭政 通讯员 王丽雅/文 王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