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6月7日电(马婷婷) 古有科举,今有高考。作为时下人才选拔的重要制度,高考话题引起的争论持续不断。“知识改变命运”成为莘莘学子努力念书的动力,高考亦成为寒门考生“龙门”一跃的希望所在。与此同时,高考制度引起的质疑声亦从未止息。又是一年高考时,现行考录制度利弊话题再度甚嚣尘上,众多学子则面临一个共同的困惑:鱼跃龙门到底有多难?
高考选才相对公平 寒门学子冀“跃龙门”
中国恢复高考至今已有36年,这一人才选拔制度至今在很多人看来,仍是学子们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起到了“招贤纳士”的重要作用,这也是高考倍受重视的原因。
对于多数贫困高考学生而言,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一刻的激动心情足以刻骨铭心,终身难忘。在他们看来,这就意味一只脚已跨入成功的大门。
尽管中国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不断滑落,但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消息,近年来,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进入普通高校学习的机会基本相同,2012年全国农村学生录取人数占全国录取人数比例达到59.1%,其中农村学生本科高校录取人数所占比例达到52.5%,第一批次录取高校录取人数所占比例达到45.7%。
有学者指出,高考是目前相对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考生与父母都希望通过高考寻找公平,对于大部分贫寒学子来说,拒绝参加高考无异于固守贫困。高考寄托着学子的梦想,只要确保公平,高考就可变成“龙门”。
特别是对于众多边远山区的农村学生而言,“如果高考成功,他们就抓住了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生活轨迹从此便可不同,他们能够走出大山,实现自己的梦想。”
为此,国务院常务会议曾提出要进一步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的比例。教育部亦多次发文表示,使用教育经费、教育资源需重点向农村、边远、民族、贫困地区倾斜,“让更多勤奋好学的农村孩子看到更多希望”。
分析指出,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计划的意义既在于增加贫困地区学生上重点大学的机会,促进教育公平,也在于通过智力扶贫、人才扶贫促进贫困地区发展。
诚如一位学者所说,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给贫困地区学生更多希望,就是让弱势人群拥有更多向上流动的机会,这不只是对贫困地区学生的善意,更是促进社会公正、和谐的一大善政。
盲目扩招求“规模效应” 地域歧视显省籍鸿沟
然而,对于现行的高考制度,坊间的质疑声从未停止,每逢高考临近,痛陈弊端、呼吁改革的声音更是不绝于耳。
近年来,随着高校持续大规模扩招,中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转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大学生不复当年“天之骄子”般的荣耀,就业形势变得非常严峻。
一项调查显示,截至4月底,2013届大学本科毕业生签约率为35%,低于2012届同期12个百分点。“毕业即失业”不再是危言耸听。
除大规模扩招后出现的就业难外,高考“以分数论英雄”的取向,也被认为助长了应试教育之风,对于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个性培养具有非常大的阻碍。另外,“一考定输赢”也有太多的偶然性和片面性。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是对于参加高考的形象比喻,即使是在大学扩招、录取率不断提升的今天,社会上对于高考的追捧亦从未减弱,高考俨然成了一场全民战争,拜孔子像、吃避孕药推迟经期、高考誓师大会的典型事件频频见诸报端,甚至还出现了万名学子赴考,家长夹道相送的“壮观场面”。
此外,因高考户籍限制、高校招生计划分配不均等造成的地域歧视问题,历来更是颇受诟病。例如,有媒体报道,北京考生被北大、清华录取的几率是河南考生的约23倍。
即使是在各地纷纷出台异地高考政策的今天,2013年,北京高考仍不允许非京籍生源报名,就连此前一直呼声很高的拥有“绿卡”的人也被挡在了门外。
而上海等地异地高考政策也仅是有限开放,主要受惠群体还是高端人才子女。不少家长表示,一纸户口能限制购房、限制摇号买车,这些都可以接受,但是关系到自己孩子的前途命运,就不能“坐以待毙”,因而急盼异地高考政策的真正落实。
改革进行时:异地高考破冰 自主招生灵活选才
时下,高考制度在多数人看来仍是相对公平的人才选拔方式,也是寒门学子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现有高考制度也暴露了诸多弊端。在保证公平的前提下,迫切需要改革完善制度体系,不拘一格选拔人才,这也成为公众期待的改革的方向。
近年来,中国的高考制度也在逐步进行着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譬如,被誉为高考改革破冰之旅的自主招生,在经历了十年的探索之后,已更趋规范。
2003年开始,中国就通过实施高校自主招生探索人才选拔制度改革,以选拔那些由高考不容易被发现的有特殊才能的学生。部分名校还出台向贫困地区考生倾斜的自主招生政策,“不拘一格降人才”。
虽然政策实施中出现了一些诸如“掐尖选才”的争议,但在教育学者熊丙奇看来,自主招生的实质,是高校和学生双向选择,这样的自主招生,对于基础教育来说,可以打破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推行多元评价,鼓励学生发展个性和兴趣。
另外,对于多年来外来务工群体热盼的异地高考,官方亦在去年做出了积极回应。2012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四部委《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年底前出台异地高考具体政策。
随后,各省密集出台异地高考方案,尽管“京粤沪”等热点省市的方案被认为“门槛”过高,但根据媒体统计,今年中国仍有二十多个省份实施异地高考,报名人数达数千人。
不少学者认为,异地高考的突出矛盾,主要集中在流入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实际问题是和户籍制度联系在一起的,放开“异地高考”是实现公平的重要一步,招生的前提本身就是不公平的,改革这一不公平的政策,才能够解决异地高考的矛盾。
更有学者指出,与其如此费力地强迫各地出台可行性并不大的异地高考方案,不如率先将全国高考试卷及教材统一来得实在。统一全国高考试卷及教材仅是第一步,若要真正实现教育公平,还需在统一高考试卷、教材的基础上统一省际之间的高考录取率。
中国高考改革“进行时”,诸多问题待解,困难和阻力犹存。分析指出,改革要从“软骨头”啃起,“由简入难,分步进行”。多种渠道升学、多元化录取,以打破“一考定终身”的局面,保障公平,这即是下一步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