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
供与需之间,仍难搭起“双赢之桥”
秸秆的用途其实非常多,目前可以被用来做肥料、饲料、食用菌基料,还可以做发电厂的燃料和工业酒精等。
省农业厅环保能源站张科长向记者表示,2012年全省可收集秸秆达7750万吨,综合利用率虽为78%,但产业化程度非常低。除银鸽、新亚等造纸企业秸秆综合利用形成较大规模外,其他秸秆综合利用生产规模普遍偏小,技术水平低,经济效益差。省内已建设的20多处秸秆热解气化站,由于建设规模较小,技术服务不到位等问题,不少已亏损、停产。
饲料企业情况又如何呢?“其实我们对于秸秆还是非常欢迎的,但是现实的一些问题让我们很为难”,豫南一家大型饲料企业的老板张先生无奈地表示,目前秸秆收集难、运输成本高、储存风险大是企业积极性比较低的主要原因。
在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看来,管理触角难以有效在基层起作用,也是一个大问题。据了解,目前对于秸秆综合利用,牵涉到发改委、农业、畜牧、环保、能源等多个部门,每个部门只负责一个方面,难以形成合力,难以统筹秸秆的处理问题。而且,在最基层直接负责秸秆管理却是村委会、镇政府,虽然各个具体部门也制定了许多措施,但是由于没有强有力的领导和组织机构,真正能在基层取得实效的不多。
突围
“堵”路死,“疏”路难
大量的秸秆该“运”往哪里
每到夏收时节,在农村的各个公路上,一辆辆带着喇叭的小车扯着“嗓子”宣传禁止秸秆焚烧政策。这,已成为一道特有的风景。
当“堵”路被封死,“疏”路却又不通畅时,秸秆的命运该走向哪里?
“对于秸秆利用企业,国家提供一定优惠或补贴才会有人积极去做。”饲料厂张老板有着自己的看法。据了解,目前国家对于秸秆补贴只有农机补贴一项,省农机局局长张开伦告诉记者,目前虽然一直在推进,但秸秆粉碎机普及率还不高。我省在《河南省十二五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规划》中也提出,秸秆综合利用投入不足是农民和企业积极性不高的主要症结所在。“当务之急是在农村建立收储点。”省农业厅能源环保站负责人也给出自己的建议。
他说,现阶段需求与供应之间最大的盲点就是缺少一个“中转站”。农作物秸秆密度较低且季节性较强,加上我省收割机、打捆机等配套设施缺乏,收集储运成本高,给秸秆的收集、储运带来很大困难,缺少秸秆收储体系,致使秸秆资源化和商品化程度低,成为目前制约秸秆综合利用的关键。另外,在管理制度上,他也建议应该建立多部门组成的秸秆综合利用领导机构,能够直接管理到基层,按照各地情况不同,安排合理的利用方式。
对于真正彻底解决秸秆焚烧问题,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高腾云把出路指向农村种植的规模化。他认为,目前河南农村的农作物种植方式、经营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事物正在兴起,这种方式可以克服目前散养带来的边际成本问题,从而在单个组织内部就可以形成循环经济。同时,农业加工企业也正逐步发展,将为秸秆的“流向”提供更多选择。
他认为,只有上游和下游良性结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堵”与“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