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汉语言文字学专家释疑:“彻底根治”无语病

2013-06-20 10:16:00 来源: 红网 
字号  

  “彻底根治”到底有没有语病?6月19日,中国语言学会理事、湖南省语言学会会长、博士生导师蒋冀骋教授,中国文字学会理事、博士生导师、2013年湖南高考语文评卷核心组副组长郑贤章教授回应,“彻底根治”从语法上来说并没有问题,从语用上来说,则起到了一个强调的作用。

  根据红网6月18日的报道,今年湖南高考语文第3题的答案受到了一些考生和家长的质疑。这些考生和家长认为,在该题中,有语病的选项不止B项,选项D中,“要彻底根治‘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的“彻底根治”中出现了语义重复,也是语病。(原题附后)

  对此,郑贤章回应道,在语义上,“彻底根治”确实隐含部分语义交叉,但不重复。“根治”一词中的“根”作为一个语素,不完全等同于彻底的意思,应理解为“根本上”。“根治”即“从根本上治理”,词典解释为“彻底治理”是一种引申。《现代汉语词典》“根”字下有一意义:“根本地;彻底:~究|~治|~绝。”这说明词典也认为“根治”的“根”有“根本地”的意思。词典在这里解释的是“根”的语素意义。其实,“根”单独作为一个词,从来不作“彻底”来解释。

  在语法上,“彻底根治”属于状中短语,也叫“谓词性偏正短语”,即“彻底”是状语,来修饰谓词“根治”,相当于“彻底地根治”。此外,“彻底”在此题的语用中,还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彻底根治’、‘彻底根除’在当代文献中大量存在,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语言事实。”蒋冀骋教授同样认为“彻底根治”使用正确。

  他表示,利用“读秀学术搜索”(一个学术搜索及文献服务平台)就能搜索到4000多条“彻底根治”的用例,除文章用例之外,有作为文章标题者,有作为章节标题者,甚至有作为书名者,其中不乏《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权威载体的用例。

  “少数事例也许不能说明问题,但如果大量存在,就必须作为一个语言事实予以承认,然后进行分析。毕竟是先有语言事实,然后才有语法规则。”

  蒋冀骋认为,就“彻底根治”而言,从词义的角度看,“彻底”更强调“从头到尾,形容深透、完全而无所遗留”,即“一点都不剩”的意思,强调过程之末;“根”更强调“来源、起始、成因”,即强调过程之始。

  他表示,正因为如此,我们不仅可以说“彻底根治”、“彻底根除”,文献中还可以找到大量“彻底根究”、“彻底根查”、“彻底根追”的用例。如王念孙《劾贪吏黄炳折》:“看此光景,即不得已而审办,亦必不能彻底根究。”(王念孙:清代著名经学家、语言学家)。《(光绪)湖南通志》诏谕六:“且有纵勇扰民情事,亟应彻底根究,严加惩治,岂仍留任?”等(诏谕为当时政府文书)。

  “因此,像‘彻底根治’,有历史来源,使用时间很长,使用范围广泛,它不仅是一个约定俗成的短语,并且还是一个使用正确的约定俗成的短语。”郑贤章说。

  附:原题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人生苦乐并非纯粹由物质条件决定,百万富翁很可能不如身无分文的流浪汉生活得幸福,原因就在于感受生活的乐趣还需要艺术的眼光与悠闲的心境。

  B。文化具有多向性与多面性:既有物质性,也有精神性;既是固态的,也是动态的;既有过去时,也有现在时、将来时;既要传承它,更要创新和发展它。

  C。准确预报天气是一个难题,因为天气不仅受各种气团的影响,还受地形、水域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任何一个因素的改变都可能引起意想不到的天气变化。

  D。要彻底根治“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仅仅寄希望于运动式的治理并不现实,倡导交通文明,增强法律意识,完善道路设施,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正确答案为B选项。(记者 廖洁 冯钧 实习生 隆素华)

[作者:马婷婷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