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布局得好 高楼并非“景观杀手”

2013-06-24 15:32:00 来源: 新华日报 
字号  

  由于盲目建设、一味“攀高”,高层建筑带给城市的负面影响,正引起越来越多的警惕。可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却没有简单地“限高”,相反,在新街口、中央路、山西路这些中心区和主干道,划出了“高层适度发展区”,在河西新城更是辟出了“鼓励高层发展区”。正是这些高层片区,和山水古建组成了一道道丰富多彩的城市天际线。

  “南京人文山水资源丰富,限制高层建筑衍生的副作用,相比其他城市更有必要。但限建高层不能因噎废食,忽视高层建筑对缓解用地紧张、塑造形象方面的积极意义。”南京市规划院副院长童本勤介绍说,南京老城面积有40多平方公里,不可能像“微小型古城”平遥、丽江那样,把整座城市当做古董一样“供奉”起来。南京的人口、就业、现代服务业大多还在主城,老城既要保护也要发展,一定数量的高楼不可避免,关键是如何布局。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王建国也为高楼“正名”:高层建筑有较好的地标性、可识别性和象征意义,改变并丰富了城市的天际线和空间尺度,给人自信心和心理上的满足。世界上著名城市以高层作为城市形象的不在少数,连一向不鼓励高层的欧洲,也在作为柏林重建标志的波兹坦广场、亚历山大广场,新建了许多高楼大厦。

  南京市规划局局长叶斌认为,高层建筑与土地级差和人口聚集呈正比例关系,布局得好,可以释放经济活力、塑造城市特色;胡乱建设,会对城市风貌产生很大的“杀伤”。“经济发展就好比城市长高的动力系统,而规划引导是控制系统,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好方向盘,及时踩刹车。”

  南京布局高层建筑的“方向盘”,大体可用“十八个字诀”来驾驭:近墙(明城墙)低、远墙高;周边低,中心(市中心区)高;南部(老城南)低,北部高。新修编的城市总体规划禁止在老城南、明故宫、颐和路-清凉山这三大历史城区建高楼,老城南更是禁止建12米以上建筑,保证长江、玄武湖、秦淮河的水体岸线和周边开敞性,控制城市山体周边的建设规模和高度。但在新街口、中山路、中央路、湖南路、珠江路这些繁华商业地段,设立高层“适度发展区”,在河西、浦口、下关滨江鼓励发展高层,引导高层“成块成团,跳跃发展”。

  让高楼连绵成宜人的天际线,尤其是和山水人文组合,大有文章可做。南京市委常委会曾对玄武湖背后的“鼓楼-中央路”天际线进行专题研究:“高楼距离明城墙要有200米,否则就‘压’住玄武湖了”;“(天际线)让紫峰大厦成为中心视点,有波峰,也要有波谷,要不就乱成一团了”;“多建点式楼,不要建板式的,否则会像一面墙似的,把玄武湖的景色挡住了”……专家和常委们的讨论,其实说出了天际线设计的四大原则:层次原则、借景原则、韵律原则、地标原则。市规划局规划处处长吕晓宁解读说,一条天际线的形成,有高低,要借景,山水古建和现代建筑互为背景,更能彰显历史与现代交融的都市风貌。所以高楼轮廓线的布局要求疏密相间、虚实结合,就像一首五线谱,地标建筑就是这首韵律的“重音”,如南京的紫峰大厦、上海的东方明珠,“9·11”前的纽约双子楼,都把松散零碎的天际线统一起来,形成一股向心力,凝聚起人们的视线。

  叶斌介绍,过去,规划部门通过“放气球”控制大楼高度,现在,先进的“三维电子植入模型”为一条条天际线谱出了“五线谱”:“高潮”部分,大楼想低也不行;“低音”部分,1米也不让高。比如在南京“朝天宫-新街口”的天际线组合中,黄墙碧瓦的朝天宫是新街口的“前景”,周围限建高楼。所以,朝天宫东侧的省委党校原计划盖50米高,项目植入三维电子模型后分析,对片区影响太大,降到了18米正好合适。东水关家居乐地块原来也想盖80米高楼,但这一高度影响了夫子庙景区向东看的视线,也降低到50米。就是这一改动,将使开发商“损失”5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

  由此可见,一条天际线的形成,背后是规划和各方利益博弈的结果。“我们几乎每天都在和开发单位‘斗’,守住底线,使大楼成为天际线中和谐的一分子。”吕晓宁笑谈,“所以说,高楼不是城市景观的杀手,布局得好,可以发挥‘正能量’!”

[作者:张玉玺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