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摘要】为了满足市民子女上好学校的愿望,2002年,郑州出现首批公办学校分校。分校的存在,在一定时期内分担了部分生源压力,但随着社会发展,问题也逐渐显现。2008年,郑州市对市区13所初中分校进行了规范化清理,一些分校回归本部,另一些条件成熟的分校转为民办学校。2011年,公办初中分校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公办初中分校虽然已不存在,但它所产生的影响却依旧为家长们所重视。
热点民校大多“出身”于公办学校分校,很受追捧 记者 王春胜/摄
小升初民校热的背后,实为冷热不均:非热点民校“吃不饱”,热点民校是竞争焦点。
为了挤进热点民校,学生们追求“拔尖”,不得不超前学习。
在教育研究者看来,小升初择校热,反映出优质教育资源的不足,难以满足刚性需求。
民校热的背后是什么?
热点学校“爆棚”
非热点学校不冷不热
王效义是郑州市中原区迪尔学校的校长,这个成立于2001年的民办学校以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为主要生源。
据他说,今年的报名情况相当不错,学校计划招生100人,现在报名人数已经超过了计划数。
“但我们这个报名人数肯定没法儿跟热点学校比。”王效义所说的热点学校,主要指公办学校分校改制成的民办初中,“其实小升初的热点民校就是那几所。”
在他看来,差距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最主要的是,热点学校底子厚,有更多的资源。
同样的例子还有位于郑州南郊的嵩阳中学。学校面向工薪阶层子女招生,收费低廉,今年增加了招生计划,预计招300人。
“现在报名的有240多人。”该校相关负责人说,虽然目前没报满,但到8月份还会迎来一个报名的小高峰,主要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