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就上床,伸手就碰墙……这是群租式生活的真实写照。近日,记者通过采访发现,我市“群租族”现有两类人群:一类是,为照顾病人其家属,专门在医院附近群租一套房被分隔成多个不足5平方米的隔间居住,其形式像是一个“胶囊公寓”。另一类是,多在餐饮、娱乐、建筑工地等场所就职的进城务工人员,在其老板租赁的房子,住着十几人到二十几人,过着一种“集体宿舍”的生活。
有需求才有市场,我市出现的两类租式人群,不仅显现出其特殊性,同时也反映出群租人员的尴尬。
★高刚餐厅服务员在银川群租时间2年
2012年从固原来银川后,一直就住在群租的房子里,餐厅管吃住一个月2000元才能攒点钱,不然根本在银川混不住,住最多的时候十几个人。
★马少华理发店工作人员在银川群租时间3年
集体宿舍,算是种群租生活,现在房租也不便宜,除非自己不愿意住集体宿舍。出来打工嘛,其实有张床就够了。
★赵军病人家属群租客
在这租房挺好的,比外面的旅馆安全,而且便宜、干净。房间按照住的面积大小不等来交钱,租一间30平方米的房子,每天租金70元,房东每天都会打扫房间卫生。
★王涛建筑工人
人多点也没啥,总比住帐篷或简易活动板房强。老板给租一套房子住已经不错,还讲究啥居住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