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70岁老人一直在做的就是把自己的家变成大家的家

2013-08-05 11:03:32 来源: 中原网-郑州日报
字号  

    一个没有名分的表彰会,

    却有非凡的影响力

    “健康之星”表彰,是老人们最看重、也是老乔最用心经营的一个活动。

    每过一段儿都会少了一些熟悉的面孔,这让乔庆和很揪心。从2000年开始,除了有针对性地增加保健知识讲座外,老乔每年都要进行一次总结,表彰“健康之星”,他称之为开“大会”。

    入选的标准是老乔自己定的,这么多年没有变过:年龄75岁以上,每年至少看25场戏(参加25次活动),本人身体健康。入选的人员也是老乔自己定的。

    由最初的6名到去年的16名,从没有人提出不同意见。“健康之星”还有毛巾被、雨伞、拐杖之类的奖品。

    去年8月的大会,来自巩义、新密和登封本地的老人足有300多人。做饭用的是特大号的大铁锅,碗筷还要挨家挨户再借,全村老少都来帮忙。欢快喜庆的乐曲中,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比过年还要热闹。这一天是老人们的节日,也是南坡村的节日。

    一个没有任何名分的表彰,为何有如此大影响力?

    “老人除了怕寂寞,最需要的是别人的肯定。”乔庆和心细,他的分析话不多却颇有见地。

    心细的乔庆和也有因为自己的大意带来的痛——

    2011年的“大会”定在春节后不久,头一天,乔庆和跑了附近三个地方买馒头还是不够,他催促老伴再蒸一些。当天停电,第二天天亮他起床时,老伴已经摸黑蒸好了三锅馒头。“大会”开得很圆满,而早有预兆的老伴却病倒了。在医院守候了六天后,老伴还是离开了。

    两年了,每每提及,乔庆和依然忍不住哽咽。那段痛苦的日子里,“老人之家”的活动没有耽误过一次。

    咱自己要干的事,不能麻烦别人

    乔庆和和他的“老人之家”,通过口口相传和媒体播报,感动了登封,感动了社会。

    一些企业和个人用不同形式表达自己的敬意和爱心。在北京经营文化演艺活动的王燕女士带着一支小型演出队伍不远千里辗转来到“老人之家”,送来了节目表演和慰问品。现在,和乔庆和保持联系的业余文艺团体就有二三十家,每一次活动让哪个来不让哪个来,上哪些节目,都是老乔要费心琢磨的事。“人家大老远来,咱不能慢待。”

    今年4月,洛阳一家公司的老总刘芳,租了两辆大巴接上老乔和100多位老人看牡丹、吃大餐,老人们高兴了一个多月。

    登封市、唐庄乡的一些领导、老干部也经常光顾,给老乔支持和帮助。

    乔庆和在感谢之余感到很不安:“办老人之家,是咱自己想干的事,不能老是麻烦别人。”尽管倾尽了自己的所有,遇到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老乔没有开口向人诉过苦,没有主动申请过国家补助。他说:“国家的钱也是有数的,有更该花的地方。”

    乔庆和有一个小本子,记录着曾经帮助过他的人和事。他说:“我要永远记住他们,咱和人家非亲非故,人家帮咱,咱就要感恩。”

    今年的“大会”初步定在农历七月初九。7月29日,老乔到城里办了两件事,一是看看退休金到账了没有,开“大会”的钱还差点儿。另一件事则是喜从天降,当天下午他接通知到市民政局领了3万元的补助款。前不久,民政局的范新杰局长看望“老人之家”,老乔向他介绍,准备冬天前在北边建处简易平房,免得老人到时挨冻。“根本没想到还会有补助,这真是帮了大忙了!”

    古稀之年的乔庆和身体大不如从前,今年以来因为高血压等病症,已经先后两次住院。无奈中,他接受建议,把每月三次的活动改成了一次,老人们也给予理解。

    乔庆和没有考虑“老人之家”的未来,他说:“直到干不动为止,我不会放弃。”

[作者:本报记者 张 永 赵新蛟  编辑:张丽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