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京城绝迹多年的臭虫“重出江湖”的报道引发公众关注。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曾晓芃昨天表示,近一年来本市已经报告逾20起臭虫咬人事件,目前,各区县疾控部门已经启动针对臭虫、跳蚤的实时监测上报系统,市疾控实验室也于近期着手对臭虫复出原因和有无变异等情况进行研究。
曾晓芃说,近一年来,被臭虫咬伤的有五六十人,与前两年散发性的被咬伤 的情况相比,已属“密集”,且报告地点既有城区,也有郊区县。仅上周一周,本市就报告两起臭虫将人咬伤的情况。
探究其“复出”原因,曾晓芃表示,这与近三年来美国等国家臭虫聚集性的泛滥有直接关系,“美国不仅家庭中有臭虫,甚至酒店、宾馆等服务业中臭虫也已安营扎寨”。臭虫有较强的生命力,在不吃不喝的情况下,可以存活半年之久,据他推测,随着北京与国际交往的频繁,藏匿在货物、行李中的臭虫很有可能被夹带入京。
为加强对臭虫“行踪”的监测,北京市疾控中心已经在全市范围内启动了对臭虫、跳蚤等的实时监测系统,一旦发现臭虫咬伤人的事件,须第一时间上报市疾控中心。
“臭虫好几十年没有大规模地出现过了,好多人没有见过它长什么样,容易掉以轻心。”曾晓芃表示,臭虫一般在狭窄的缝隙中栖息,具群栖性,成虫、若虫和卵多见于床板、褥垫、箱缝、墙隙或墙纸的褶缝中,在本市报告的逾20起臭虫咬伤人的事件中,臭虫“最喜欢”席梦思床垫,往往掀开床垫或床板,就可以看到一排排臭虫卵。
“美国的臭虫已经有耐药性,但这次北京出现的臭虫对灭蚊蝇药和蟑螂药还是很敏感的。”曾晓芃说,为进一步探究“重出江湖”的臭虫与数十年前的“先辈”有何不同,市疾控中心已经启动实验室研究,观察何种药物对其最为有效,并进行相关消杀药品的技术储备,制定防控方案。(记者李秋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