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8月13日电(高天齐 邹瑞玥)在13日举行的2013上海国际文学周主论坛的第三个议程:信息时代与书评的未来期间,来自国内外的嘉宾们就信息时代爆炸式增长的书评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意大利当红作家保罗·乔尔达诺以他第一本书出版时,导师告诉他一个真名注册的博客上出现的一篇有些许威胁语言但很深刻的书评为例,他认为网络时代一方面可以让作家更好地了解读者、了解自己作品,另一方面,也总会有粗鲁、谩骂出现让作家受辱。
而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却认为,这种书评爆炸现象对于商业运作是好的,因为批评或赞美都能在网络上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而网络上表达的愤怒情绪即使在网络没有普及的时候也是存在的,网络只是给了每个人抒发的权利,所以这种抒发对作者没有影响,对市场却有很大的影响。他认为这些来自网络的草根批评能促进书的推广,也能使作家进步,但是现在缺少的是专业书评,书是有专业性的,行业内的书评更有学术价值,是草根书评不能取代的。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子善则提出了对信息时代书评的另一种见解,他认为这些爆炸式的“书评”并不是真正的书评,更像是读后感,他以微博为例,区区140字是难以完整写作书评的,人们在这140字内很难进行深度的思考呈现,网络上的所谓“书评”更像是读后感,未来书评界面临的其实是如何应对大量爆炸的“读后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