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9岁男童带弟弟离家想去南方 为弟挣学费养活爸爸

2013-08-14 15:53:00 来源: 山西晚报 
字号  

兄弟俩在做题

  6日凌晨3点,连夜赶往霍州送货的圆通快递公司两名员工路过晋源区牛家口附近的公路,恍惚间看到路上有两个小身影,仔细一看,两个七八岁的孩子在路上走着,旁边没有一个大人。快递员姜先生下车询问才知道,这是一对贵州男孩,一个7岁、一个9岁,他们的爸爸在太原打工,两人离家是想去“南方”,帮助爸爸生活,也帮助自己上学。姜先生将两个孩子带上车,带回了霍州,洗澡、吃饭,第二天赶回太原,通过110将两个孩子送到了他们的父亲祝兴祥身边。

  8月11日,姜先生拨打本报热线,讲述了两个孩子回家的故事。

  1 凌晨3点,哥哥用衣服裹着弟弟走

  “发现他们的时候是6日凌晨3点,温度比较低,大一点的就穿着一个衬衣和一个大裤衩,里面套着短袖,很脏,他用衣服裹着、搂着另一个小的。”姜先生立即下车询问,“一开始,俩孩子挺警惕的,不过说了几句话之后,就开始信任我了,他们是两兄弟,哥哥叫祝山,9岁,弟弟叫祝寺,7岁。祝山说,他们是贵州人,父母离婚了,父亲在太原打工。

  当晚,哥俩就待在圆通公司大卡车的驾驶室里,“可能是因为太累,刚坐下就睡着了。”姜先生将孩子带到了公司霍州租住地,给他们做饭、洗澡。“我问孩子,你们平时都吃什么啊?他们说,‘馒头’。我就觉得有些奇怪,他们是南方人,应该喜欢吃米饭才对呀,祝山说,‘爸爸说米饭太贵了,我们吃不起。’当时我就想流泪了。”姜先生给兄弟俩做了一盆土豆炖排骨,焖了一锅米饭,两个孩子一口气吃了两大碗。

  吃饭时,姜先生问俩孩子想去哪儿,祝山说:“南方吧,我想出去打工,挣钱供弟弟上学,养活爸爸!”听到这样的回答,姜先生的眼泪又一次差点涌出来。

  2 圆通快递员送俩男孩回家

  8月7日晚上7时许,姜先生先向霍州警方报警,又与太原警方取得联系,随后,带着两个男孩赶回了太原。“晚上9点多就联系上他爸了,他也在太原报警了,说是孩子丢了。”姜先生说,“在派出所里,孩子爸爸跟警察说的是,孩子是趁自己出门工作自己跑丢的。我给孩子洗澡的时候,发现他们口袋里有325元钱,孩子说是爸爸把他们赶走时给带的。可是我后来问他爸爸,他爸爸说是他们自己拿的。”

  当天晚上,姜先生送孩子和孩子的父亲回家,“走的时候天已经很黑了,祝兴祥又说不出来自己家的具体位置,我们开车走了很久,到了凌晨一点多才找到他们住的地方。他们住的是路边的一个活动板房,刚走进去时,我们一下就震惊了,真可怜啊!”姜先生说。

  “一开门,一股臭味就涌出来了。屋里只有一张床,啥电器都没有,看得见的只有一个吊着的灯泡,地上堆着捡来的垃圾。”姜先生告诉记者,小孩的父亲没有固定工作,靠着装垃圾车挣钱。

  3 父母离异,这个“家”真不像个家

  8月12日上午,记者找到了俩孩子的“家”——和平北路三给村和摄乐村之间的一间活动板房。推开房门,正对着门的地方斜放着一张单人床,没有床单,褥子上还有窟窿。单人床旁靠墙的位置有一处用砖头垒起来的地方,上面铺着一张凉席,上面堆放着一件床单。

  孩子爸爸祝兴祥穿着一件满是污渍和油渍的白衬衣躺在床上,,衬衣袖子上撕了一个大口子。由于太瘦,衬衣显得有点肥。

  祝兴祥说,孩子们出去买馒头了。只有一张单人床,3个人怎么睡?祝兴祥说:“我和大儿子睡床上,小儿子睡那里。”他指着墙角铺着凉席的地方。

  提到离家出走,祝兴祥有点无奈:“那天干活回来,看到孩子们没洗碗,脸也是花的,就训了他们两句。”然后,就又出去干活了,再回来时,发现家里的400多元不见了,才意识到孩子出走了。

  正采访时,兄弟俩提着一袋子馒头进来,朝记者笑了笑,然后就趴在床边听。

  祝兴祥说,他和前妻2003年结的婚,婚后第5年,两人分开了。分开时,祝山跟着爸爸,祝寺跟着妈妈,“离婚5年,她改嫁了4次,我觉得不放心,就在两年前把小儿子接到身边。”

  今年正月,祝兴祥跟着一名老乡来太原打工,孩子也跟了过来。

  4 兄弟俩顿顿馒头就咸菜

  听着记者与祝兴祥聊天,兄弟俩也很快与记者熟络起来。

  “你们买了多少钱的馒头啊?”祝山答:“5块钱。”祝寺伸出黑黑的小手指着袋里的馒头说:“花卷是一块钱4个,馒头是一块钱3个。”

  正说着,门外来了人,兄弟俩跑了出去。“你爸在不在?”“屋里呢!”记者跟出去,来的人是这间活动板房的房东,姓冯,是三给村村民。“这房子是我和别人合伙盖的,一开始我免费让他住了,现在那人要把房子租出去,我过来看他找下房子没。”

  提到祝家人,冯先生心酸不已。“一开始,我也不认识他,见他在村里捡东西,晚上就在村里邮政所门前,给地上铺个被子就带着孩子睡了,觉得挺可怜,就让他住在这儿了。有时候也叫他干个活儿,给他点钱。”冯先生说,11日,他妻子就来过一次,看到俩孩子在啃3个拳头大的西瓜,瓜瓤还是白的,“垃圾堆上的西瓜籽发芽了,后来长出小西瓜,他们就切着吃了。”

  这时,站在旁边的祝山和祝寺低下头,记者问:“祝山,那么晚你想去哪里?”他只是说,南方。记者还想知道,这个祝山向往的“南方”是哪里?那里有什么?但祝山低下头,沉默着再不作声。

  ○记者对话

  和爸爸在一起,或许哪里都是最好的

  对话祝家兄弟俩是在祝家门口的小三轮上完成的,哥哥祝山一直在蹬着三轮,弟弟祝寺则坐在小三轮车斗里,兄弟俩时而健谈,时而沉默,普通话里透着南方口音。

  在他们小小的心灵里,家乡贵州的居住条件比太原要强,但他们还是觉得这里更好。或许,和爸爸在一起,哪里都是最好的。而这一次的出走,只是一个“突发事件”。

  记者:你们在贵州住的床比这里的好吧?

  祝寺:比这个好。

  记者:那你们觉得太原好,还是贵州好?

  祝山、祝寺:太原好(异口同声,同时看了看爸爸)。

  记者:祝山,你几月份过生日?

  祝山:(摇摇头)不知道,这个要问我爸爸。

  记者:祝山,你会洗衣服吗?

  祝山:会呀。

  记者:你会做饭吗?

  祝山:有电饭锅的话,会做一点。

  记者:在老家上学吗?

  祝寺:我上过。(祝山没说话,摇了摇头)

  记者:想上学吗?

  祝山、祝寺:想!(异口同声)

  记者:祝寺,我看见你的卷子了,考了一百分呀,你是好学生呀?

  祝寺:是(有一点害羞)。

  这时,哥俩口中念念有词,仔细一听,是在背九九乘法口诀。

  记者:4×6=?

  祝山:24

  记者:6×7=?

  祝山:42

  记者竖起大拇指,祝山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不过,他从未上过一天学。

  ○本报呼吁

  兄弟俩想上学请帮帮他们吧

  采访中,祝兴祥翻起破旧褥子的一角,把两张试卷递给记者,一份是“2013年春季学前班数学试卷,姓名一栏,用铅笔填着:祝寺,得分一栏有些模糊。这时,7岁的祝寺用长满肉刺的小手指着那一栏朗声说:“这个是100分。”很快,他又说,“我语文是99分,下面有一个拼音写错了。”这时,祝寺有些害羞。记者扭头看看祝山,祝山没说话,眼里满是向往。

  这时,祝兴祥递给祝山一叠信纸,上面有两行算术题,1+6=2+5=……最难的一道是150-25=,前面的题,哥俩都迅速作答,最后一道题,祝寺望着哥哥,祝山想了想,拿起一根中性笔芯写下“125”。

  看着儿子,祝兴祥说:“我的大儿子脑子非常好,二儿子很会表达。”当记者问到为什么不让孩子上学时,他说自己和妻子结婚时没领结婚证,所以两个孩子都没有户口,入学比较困难。长这么大了,祝山没有上过一天学,祝寺只跟着四川的姑姑上过半年幼儿园。

  兄弟俩最希望的是去上学,祝兴祥则希望自己能找份稳定工作养活俩孩子。(郝宏 实习生 张慧捷 张娟)

[作者:吴涛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