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要闻中原网> 新闻中心 > 郑州要闻 注册登录

盘点30年大学新生装备变迁 女生带安全套报到

2013-08-29 09:12:53来源:大河网-河南商报
字号  

  两毛一包的雪花膏已“很上档次”

  书在当时算稀缺品,一套《红楼梦》需要三四元。杨德东回忆,有同学带有小说,但他带的,全是资料书。杨德东说,报到手续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将“粮油关系”转到学校。按照国家当时的政策,读大学没有学费,而且包分配。此外,学校根据家庭状况有分级补助,最低每月10元,最高每月16元。

  杨德东的同班同学蒋媛媛,出身知识家庭,条件相对好些,报到时父亲陪着。如今,她是河南农业大学离退休职工工作处党总支书记。

  蒋媛媛回忆,那时带的衣服,就是现在电影中能见到的绿军装、黑裤子、白色回力鞋。带的冬天的衣服,就是棉袄加碎花外套。她说,那时雪花膏0.2元一包,算是上档次用品。

  他们说

  物质很匮乏,但幸福度很高

  在那个年代,读大学意味着跳出农门。杨德东说,他们都很珍惜。“你想啊,到学校后用上了电、自来水,吃的也比在家好,经常能吃上豆腐,所以只想着学习。”杨德东回忆,晚上搬着马扎到路灯下学习的同学非常多,到后半夜才会少一些。在学习之外,最让人幸福的娱乐活动,是每周一次的露天电影,还有打排球、踢足球。

  “虽然物质很匮乏,但幸福度很高。”杨德东用这句话,总结那时的大学生活。

  久违的你,一定保存着那张笑脸,许多年以后,能不能接受彼此的改变?

  【1988-1997】

  腰上挂着BP机

  是件很拉风的事

  从免费到收费,从包分配到自己找工作,“天之骄子”的光环渐失。上世纪90年代的大学生恰逢政策转变,多了份时代独有的焦虑,和对新生活的思考与追求。他们的行李里,电子产品开始走俏。

编辑:赵静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相关搜索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
新闻娱乐胡辣汤视频图片微中原我新闻心通桥郑州通房产教育汽车名企旅游县市区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