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鹤壁残疾三轮车夫照顾瘫痪妻子10年 称是责任

2013-09-29 16:45:03 来源: 淇河晨报
字号  

梁银龙照顾妻子喝水。

  “我们小区附近有个拉车的师傅,他跟别人不同,人家恨不得能跑远一点多挣点钱,而他只在小区附近转悠,去远地方的客人他从来不拉。”9月25日,记者在福源小区门口见到了该小区居民所说的拉车师傅——梁银龙。问起不拉远客的原因,他笑着说:“家里有人要照顾,不敢跑太远。”“虽不富裕,但我会尽己所能照顾她”  梁银龙要照顾的人,就是他瘫痪10年的妻子崔瑛琦。

  记者看到,梁银龙的家里虽然很简陋,但收拾得干干净净。“我每天都打扫,屋里干净了,她心情也会好。”梁银龙指着妻子说。

  瘫痪的崔瑛琦歪坐在里屋的床上,无法说话的她,仍努力挤出微笑以示她对客人到来的欢迎。瘦骨嶙峋,是崔瑛琦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梁银龙说,妻子因长期瘫痪,肌肉萎缩,现在只有70斤左右。三岁时她曾患过脑炎,为此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但当时她只是行动有些不便。

  1996年,经人介绍,刚从老家来到鹤壁的梁银龙认识了崔瑛琦,并与之结婚,两年后行动不便的崔瑛琦怀孕了。梁银龙告诉记者,对于行动不便的妻子来说,生孩子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但作为母亲的她,还是坚持把孩子生了下来。“她为我真的付出了很多,家里虽然不富裕,但我会尽己所能照顾她。”手术风险大,家人决定放弃治疗  生完女儿之后的崔瑛琦,身体变得更加虚弱,再加上脑炎引起的颈椎神经受损,她的病情每况愈下。到了2003年,崔瑛琦已完全瘫痪在床。

  “1998年时,我们曾到医院检查过,医生告诉我们,这种病动手术风险很大,成活率只有70%,手术失败的话很有可能成为植物人。而且当时的手术费就要30万元,那时我们家每月只有500多元的收入。”时隔多年,梁银龙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感到无奈。“我带她去过很多地方看病,但医生都说手术风险大,而且治疗费用很高。”

  30万元对于梁银龙一家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而且手术风险大,家人都不想冒险,为此,梁银龙与岳父岳母商量后决定放弃治疗,将崔瑛琦带回家中照顾。“既然娶了她,照顾她就是我的责任。”梁银龙说。

  既要照顾瘫痪妻子,又要照顾年幼的女儿,因为兼顾不过来,梁银龙最后只好忍痛将女儿寄养在亲戚家中。从农村出来的他,因为没有多少文化,只能靠打零工维持生计。

  回到家梁银龙会经常和妻子聊天,“虽然她不能说话,但她心里啥都知道,我每天都会跟她说说话。”梁银龙说,妻子会以她的方式回应他,而这种回应方式只有梁银龙能看懂。屋漏偏逢连夜雨,他又出了工伤事故  记者从福源社区的工作人员处得知,2009年11月9日,梁银龙在山城区一私人煤矿打工时被砸伤。肋骨、腰椎都有断裂,肾和肺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经鉴定为三等残疾。

  “当时我做了3次手术,住了一年多的院。”梁银龙说,那段记忆对他来说是痛苦的,对这个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他无法再像以前一样干重活儿,就连从家走到小区门口这样几百米的路程,他都要歇上几歇才行。

  究竟是什么力量让残疾的梁银龙坚持照顾瘫痪妻子达10年之久?“是我的女儿。”梁银龙不假思索地回答。

  提到女儿,梁银龙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每次她回来时,都会将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梁银龙告诉记者,女儿每次回来时都要到妻子床前陪她聊天。“妈妈,有没有哪儿不舒服?”、“我爸对你好不好啊?”……女儿叽叽喳喳的声音让家里显得不再那么冷清。

  当问及梁银龙最大的心愿时,他说:“没啥别的要求,就希望日子能越来越好,一家三口都平平安安的。” 得到社区关怀,日子好过多了“以前我的户口不在鹤壁,无法享受残疾人的各项福利待遇,多亏了社区的工作人员,他们帮我把户口转到了鹤壁。”梁银龙说,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夫妻二人都办有残疾证,现在吃上了低保,医药费也能报销了,加上他跑三轮车再挣点儿,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

  邻居蔡女士说,梁银龙家里虽然困难,但他坚持照顾瘫痪妻子10年之久,这种责任和担当令人钦佩。“每次社区有义务劳动时,总能看到他的身影。虽然身体不是很好,而且干一会儿活儿就要休息一下,但是他从来都没有缺席过。”

  福源社区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身体不好的梁银龙经常和社区的一些低保户们,义务为社区干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他们觉得总要干点儿什么来回报社会对他们的照顾。”

[作者:晨报记者 张志嵩 见习记者 郭晓晨 摄  编辑:张丽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