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伯庸笑称,白居易写诗要给老太太看,他写小说要月嫂都能看懂才是好的。
上周六,自称“业余文学爱好者”的马伯庸现身广州购书中心进行签售。时隔一年,这次他带来的是新作《古董局中局2:清明上河图之谜》。《古董局中局》是他近年创作的系列小说。签售前,他还进行了题为“轻谈重宝”的讲座,给读者解析那些不能出国展览的国宝,分享其背后的故事。跟第一部相比,“马亲王”说,因为荣升“奶爸”,自己写小说也有了新办法——— 写完先给月嫂读,能看进去才过关。
从吴晗的文章中受到写作启发
《古董局中局2:清明上河图之谜》聚焦传奇国宝清明上河图背后辗转流离的故事,“为了利益,有些人造假,有些人则用钱和权力巧取豪夺,它们的每一次易主,都会发生惊心动魄的争斗,写出来都是一个精彩的故事。”马伯庸说。
2002年左右,马伯庸还在新西兰念书,图书馆里中文书很少,马伯庸于是基本都读了。“我当时读吴晗的《读史札记》,书里第一篇就写考证《清明上河图》和《金瓶梅》之间的关系。这篇论文写得就像推理小说一样好看”,因而当他开始写《古董局中局2》时,吴晗的这篇文章就成为马伯庸的理论基础。在书的后记中,马伯庸也注明了写作中的历史依据,为的就是“有本可据”。
为了写作这本新书,马伯庸查阅了民国至今的大量资料,包括知网等学术网站上的论文和民间考古爱好者的质疑等等。“细节和知识点都是真的,故事是虚构的。说白了,就是用一根虚构的丝线,把真实的珠子串成一条好看的项链,挂在读者脖子上。串法每个人各有巧妙,但读者最欣赏的,始终是珠子的璀璨光芒,丝线是为了挂在脖子上方便欣赏用的。”马伯庸说。
尽量减少说教的味道
对比去年出版的第一本《古董局中局》,马伯庸对南都记者说:“第一本是想写百科全书式的,所以我注重把知识点往里放,说实话有点生硬;第二部我就处理得自然一点,融到情节中去,不用黑色字体把知识点标记出来。我尽量减少说教的味道。”
“马亲王”今年年中喜得贵子,晋升为“奶爸”,这也增添了写作中的趣事。小说写完之后,他还给家里的月嫂看过,马伯庸笑着说:“白居易不是说拿给老太太看嘛,我家月嫂晚上一边哄小孩一边看,看完之后给我了不少意见,她给我提了一些意见,但不是原则性的改动。比如前面有一段讲国宝和人的关系叙述,月嫂说开头我直接跳过去了,没意思,我就果断切入情节。这也算是学习的过程,怎么在一开始就吸引人。”
未来的创作会齐头并进
《古董局中局》系列小说第一部写佛的造像,第二部写书画,而接下去的第三部,马伯庸说他可能写瓷器或金器。按照他的打算,“每一部都是不同的种类。我准备写乾隆的九龙宝剑,剑后来藏到慈禧墓里,被孙殿英盗墓了,与戴笠、川岛芳子发生了很多关系。故事背后是怎么回事,孙殿英盗墓之后有没有去鉴定?到日本人手里我们有无爱国商人想买?我不知道真相是怎么样的,但是希望能用故事把这些事串联起来。”
几个月之前的“冀宝斋”一事沸沸扬扬,马伯庸至今仍然不愿发表意见。“事情对我也没有产生影响”,他对南都记者说,而对自己的写作类型,马伯庸表示也会“几个坑一直齐头并进”,“科幻小说也会写下去,那都是些中篇,写得成熟了再发表出来。”(记者 赵大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