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新闻

评论:“男子汉课”能否教出“纯爷们”

2013-12-09 16:15:00 来源: 河北日报 
字号  

  为了从小培养有阳刚之气的“爷们儿”,北京市朝阳实验小学近日特为男生增设了足球、篮球、攀岩、双节棍等7门“男子汉”课程,未来还计划引入摔跤、橄榄球等对抗性更强的项目。据报道,启动“小男子汉”培养计划,源于该小学校长陈立华的一些担忧。今年新学年开学时,陈立华在一年级教室发现,不少男孩不敢大声回答问题,受点小伤便大惊小怪,课间甚至会哭着告状称被女生欺负了。“明明是小男孩,却比女孩还‘面’。”据介绍,不仅仅是朝阳实验小学给男生“加钢”,北京市朝阳区其他中小学也在尝试根据学生的兴趣改革一些体育锻炼项目。

  正方:“男子汉”从娃娃抓起,值得赞许

  北晨网网友钱夙伟认为,力量的培养和锻炼是男性的身体需要,但近年来,男生缺乏“阳刚之气”的“男生危机”、“伪娘现象”成为了社会关注和争论的焦点,不少家长也表示出了对男生女孩化倾向的担忧。为改变这一现状,任何政策层面的尝试与改进都值得鼓励。学校未雨绸缪,培养“男子汉”从娃娃抓起,在小学阶段开设“男子汉”课程,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对唯分数教育的一种矫正。从小培养“阳刚男孩”,不仅是对学生负责,更是对社会、对未来负责。

  荆楚网网友李强认为,长期以来,因为害怕发生意外,害怕担责,足球、篮球、攀岩等运动被很多学校列入“高危项目”名单,体育教师要么不敢放手训练学生,要么不认真组织体育锻炼。学校“爷们儿”不了,孩子自然就缺少“野蛮其体魄”的锻炼。某种程度上讲,这是教育之失策、失败。这种情况下,朝阳实验小学开设“男子汉”课程,这本身就值得称赞。

  反方:恐难收治本之效

  光明网网友汪昌莲表示,男生阳刚,固然美好。但每个人的先天条件只可“偶遇”,不可强求。如果认为男孩只有具有“阳刚之气”才算美,那恐怕也是一种误读。即便一些男生不够阳刚,只要其品学兼优、身体健康,似乎也没什么不好。因此,学校根本没有必要作出硬性规定。要知道,校规太“阳刚”,可能就变成了一种教育暴力。当今社会是多元化的,在一定底线下应给予学生更多形象塑造的自由,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而不应横加干涉。

  新浪网网友程锦认为,就目前朝阳实验小学开设的“男子汉”课程来看,所有课程的设置几乎全部以强健体魄为目的,然而,“男子汉”却并非完全体现在身体上,它更体现为一种内心的精神,体现为一种内在的气魄。培养“男子汉”不仅要从外在增强体质,更要着重从心理教育出发,培养独立意识、责任意识,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如果缺少“精神补钙”,那么带有冒险性的体育运动,顶多只有辅助作用,难收治本之效。

  天涯网网友吴采净则从另外一个角度指出,在培养“小男子汉”的过程中,要避免因过多地灌输某些想法而导致孩子过早成人化。孩子成人化,不仅会使其失去应有的单纯与可爱,而且可能还会导致孩子因内在精神与其他同龄孩子格格不入而被边缘化。因此,“男子汉”教育虽然紧迫。但也应循序渐进,切莫急于求成。

  深思:还需形成多方合力

  正如龙虎网网友宋广玉所说,现在越来越多的男孩子不“爷们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将其视为掌中宝,怕孩子吃苦,怕孩子经受挫折,孩子的意志力没有得到很好锻炼,许多男孩子在性格上就缺乏了一种坚韧和独立的品质,显得娇气柔弱,缺乏男子汉气质。比如,由于课程较多,学业负担沉重,加之学校很少组织课外活动和体育锻炼,许多男孩子调皮好动的天性被压制。比如,当今的很多影视剧和综艺节目中,中性化成为一种时尚,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男孩子性格的养成。与此同时,物质生活的极大改善,让很多孩子缺少了在困难环境中锻炼的机会,导致很多孩子难以适应逆境,遇到挫折无所适从。

  既然男孩子之“面”,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那么单靠学校“加钢”自然就难收治本之效。如果孩子们在离开学校后,在生活上还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长们依旧将孩子们“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如果孩子们依然生活在“以中性为美”的“阴柔”大环境里,那么学校的一切努力,恐怕都只能事倍功半。因此,若想真正解决问题,还应从整个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去审视和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多方努力,形成合力。

  红网网友苏木龙也认为,“男子汉”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家庭要积极引导,从小培养孩子坚强、勇敢、担当和善于沟通的品质,克服娇气、躁气和虚气。学校要重视培养和引导男孩子善于分享、敢于承担责任、自立自强、不畏惧挫折和困难的性格。社会应该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树立正确的人格导向,通过正面宣传引导,让男孩子崇尚男子汉气质,形成坚强的性格。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男孩子才会更阳刚、更“爷们儿”。

[作者:王硕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