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国聚焦

媒体谈“嫦娥探月有何用”:短视将带来重大损失

2013-12-16 04:57:00 来源: 人民日报 
字号  

  “嫦娥探月有什么用?”(人民时评)

  陆侠

  看准大方向,及时布局,伏设奇兵,敢于投入,敢于拼搏,敢于坚持,敢于胜利,这才是战略家的气魄和智慧

  嫦娥落月,玉兔巡航。神话在这一刻变成现实,“中国制造”在月球上留下自己深深的足印。几十年前,当化学家欧阳自远拿到美国赠送给中国的0.5克月球岩石样品时,小心翼翼又激动不已,像是捧着唐僧从西天取回的无价真经。而现在,整个月球向中国人打开了大门,它的质量超过了7000亿亿吨。

  “登月同我们有什么关系?”在几乎所有电视、网络直播的现场互动中,问得最多的,还是这个老问题。

  无论是出于个人的好奇,还是体现对公共财政支出的监督,人们都有资格有此一问。毕竟,对于社保、医保标准都还不高的普通中国人来讲,探月工程的投入绝不是一个小数目。

  “你要做的这些有什么用?”即使是在财力雄厚的欧美,几十年的科学生涯中,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同样无数次地被这样问起。他事后的总结,很是耐人寻味:“我有一个‘理论’,绝对正确,可以告诉大家。在加速器实验的发展史上,过去50年里面,尽管我们为了获得经费,要写一个申请报告书,设定一个目标,说服政府的人投钱做加速器实验,可是往往实际的发现跟原来的目标根本没有关系。”

  丁肇中说的是实话。

  开发利用月球矿产、能源资源,开发超高真空、弱重力、无磁场的特殊环境,建设更遥远空间探测的前哨站与中转站……这些都是探月工程的目标,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它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互联网据说就是阿波罗登月的副产品,因为科学家需要把休斯敦宇航中心的电脑联接起来,共享信息。核磁共振、激光通讯、液晶电视和我们如今须臾不能离身的手机,也都是从载人登月的需求拉动中找到了突破的动力。而这一切,自然都没有写进阿波罗计划的立项报告,作为可行性分析的重要依据。

  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道管理学考题:在重要而紧急、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不紧急也不重要的四类事情中,应该优先处理哪一类?人们通常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重要而紧急的事,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恰恰是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需要最为认真地对待。因为它的名字叫战略布局。

  曼哈顿计划、阿波罗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863工程、载人航天工程、嫦娥探月工程……都属于事关长远的战略计划。它们的意义,尽管最终会关涉未来的日常生活,却很难用柴米油盐酱醋茶来形容。也因为它们常常需要耗时数年乃至十数年才能见到成效,任何短视的考量,都可能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记得上世纪末人类基因组计划实施之初,中国要不要承担人类基因测序1%的任务,我们有过不小的犹豫。即使这一任务完成之后,也在科学界内部引发了不少争议。在当时条件下,大多数人觉得基因测序属于投入巨大却难有产出的公益基础研究,中国人干这活儿是当冤大头。正因如此,担此大任的华大基因研究中心在业内备受排挤,直到今天还有些抬不起头来。

  事实是,随着基因研究向前推进,全测序成为基因工程必不可少的大数据基础,谁能形成规模处理和分析能力,谁就可能占领这一领域的制高点。而在实际应用层面,对唐氏综合征、宫颈癌、儿童耳聋等常见遗传疾病的防治,基因测序更是堪称简捷价廉、标本兼治。如果当年我们屈从于“有什么用”的逼问,放弃打持久战的努力,今天在这一战略新兴领域,中国人又会落后至少10年。

  有所为,有所不为,是创新战略的基本原则,但它绝不是面对机遇无所作为的借口。看准大方向,及时布局,伏设奇兵,敢于投入,敢于拼搏,敢于坚持,敢于胜利,这才是战略家的气魄和智慧。

[作者:卢岩  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