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人民日报刊文,请9位省市区“一把手”用一个字概括2014年工作怎么干、发展怎么抓。省委书记郭庚茂把属于河南的这个“新年汉字”定为“中”,并热情洋溢地说,河南身处“天地之中”,做好“中”这篇文章,河南一定“中”!省委书记的“新年汉字”催人奋进,“中”那无比丰富而厚重的内涵,映射到每一个中原儿女心中,又有多少美好的期盼和愿景……
今年河南的发展注定是一个“快”字。作为河南人,我对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满怀信心,充满期盼。
——退休干部周福勋
今年河南的发展注定应是一个“快”字。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要加快;先进工业制造大省建设要加快;现代农业大省建设要加快;高成长服务业大省建设要加快;基础支撑条件完善要加快;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城乡统筹发展要加快;民生工程建设要加快;环境保护、文明建设等各方面的工作都要加快,都会快速发展。作为河南人,我对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满怀信心,充满期盼。河南的2014年一定会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一定会以崭新面貌屹立中原大地。(屈晓妍)
在新的一年里,保持好的心态,坦然面对,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奔向更美好的未来。
——银行职员李培培
马年到了,在新的一年里,工作上,希望不管是经济数据还是国家政策有更多对银行业的利好消息,希望自己在工作上能越做越好,取得更好的成绩;生活中,希望自己的父母身体安好,自己能多抽出时间陪陪他们;希望空气质量良好的天数越来越多,环境更加清新;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多读些好书,多出去走走,发现更多的美好。当然,不管好天气还是坏天气,不管顺境还是逆境,最重要的是保持好的心态,坦然面对,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奔向更美好的未来。 (曹萍)
希望今年汛期过后能够顺利通水,我的移民生态园刚刚起步,也希望借着通水的东风,我们农民能日子通顺、心情通畅。
——南水北调移民赵福禄
今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在汛后正式通水,一汪碧水北上,直达京津。作为移民,邓州市裴营乡和谐社区的移民赵福禄难掩激动之情:“俺们移民搬迁,为啥?就盼着通水这天的到来,通水了,我们移民的价值就得到了体现。”用一个字来表达自己2014年的愿望,赵福禄不假思索地说:“通!”他补充道:“希望今年汛期过后能够顺利通水,我的移民生态园刚刚起步,也希望借着通水的东风,我们农民能日子通顺、心情通畅。” (马涛)
希望今年的郑州,道路更加洁净,空气更加清净,饮水更加甜净。我们努力打造一个干净的城市,就可以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
——郑州市民段春帅
去年,郑州市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市区道路拥挤、空气质量较差等问题也随之而来,作为郑州市民,段春帅对此深有体会。今年,段春帅的愿望用一个字概括就是“净”。“郑州是我家,干净靠大家。”段春帅化用了一句宣传语来表达自己的愿望,“我希望今年的郑州,道路更加洁净,空气更加清净,饮水更加甜净。”32岁的段春帅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可爱的女儿刚满2岁。“我们努力打造一个干净的城市,就可以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段春帅说。③12 (王昺南)活,既是存活的“活”也是灵活的“活”,“活”字代表生命力,代表发展,更是一种精神。
——中小企业主郭学乾
活,既是存活的“活”也是灵活的“活”,“活”字代表生命力,代表发展,更是一种精神。第一,企业必须先活下来才能讲发展,发展的同时要有危机感,有危机才有生机。第二,中小企业在发展时,制定战略和管理机制要灵活,方法要灵活,思维更要灵活。在新的一年里,要用有吸引力的灵活机制使人才留住,没人啥都干不了;要灵活地运用市场理论和法则,不能固守老套路,用灵活的思维根据市场变化灵活地作出判断。③12 (宋敏)
我们心目中的癸巳年河南年度汉字
癸巳蛇年,从岁月的后窗飘过,渐行渐远;甲午马年,伴着晨曦迎面而来,叩响门环。
在中国梦的集结下,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总目标的引领下,已经过去的癸巳年,注定以其辉煌的成就为河南发展史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一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奋飞”启航——工业总产值突破1800亿元,核心增长极优势凸显;这一年,180个产业集聚区竞相“腾飞”——高端产业加速集聚,重大项目集群落地;这一年,大物流、大枢纽、大交通“飞速”发展——国内外物流航空公司纷至沓来,“米”字形快速铁路网建设提速,“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郑欧班列汽笛鸣响;这一年,民生改善不断“飞跃”——4049亿元民生投入,守护你我稳稳的幸福……
翻阅癸巳年河南的答卷,我们选取“飞”作为年度汉字,人民有梦想,河南志飞翔。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年度汉字,展望新年,每个人也正准备用勤劳的双手写下新的年度汉字。
又一次站在见证历史的起点线上,愿我们在打造“四个河南”的大道上“乘骐骥以驰骋”,让美好的愿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征程中绽放精彩,在万马奔腾的新年里生根开花!②3
奋飞
航空港带来的“速度”生活
□本报记者栾姗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原人感受着“速度”给航空港带来的改变,猜想着“速度”给航空港带来的新变化。
“请记住,速度,速度,还是速度!”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授约翰·卡萨达受邀来郑州作报告时的话语还犹在耳边,在航空经济领域,速度永远是最核心的竞争力所在。
24小时,郑州机场货邮吞吐量692吨,E贸易平台进出口测试走包105包,富士康郑州科技园流水线上生产手机27万部,航空港新晋市民822人。
秒针、分针、时针,时间一天一天积累着。马年春节,航空港向全省人民提交了一份精彩答卷。
2013年,航空港工业总产值突破1800亿元,同比增长45%;郑州机场货邮吞吐量同比增长64.18%,增速居全国主要机场第一位;富士康郑州科技园生产手机1亿部,约占全球智能手机总产量的八分之一;外贸进出口总值350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半壁江山;口岸通关突破60万人次,内陆开放平台、窗口效应初步显现。
善弈者谋势,日积月累形成综合优势。34年的时间,深圳从沿海渔村变成中国经济特区;21年的时间,上海浦东从农田菜地变成中国三个增长极之一;24小时的郑州航空港速度,昭示着未来这里将是中国的航空大都市。
枢纽打造带来物流发展,物流发展带来产业培育,产业培育带来都市规模。2013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全面提速,“速度”创造了中原经济区的竞争新优势,也给未来生活带来无限畅想。
荷兰的鲜花、法国的时装、德国的啤酒,“买全球、卖全球,唯一关口在郑州”。郑州机场二期工程、“米”字形快速铁路网、郑州铁路一类口岸、郑欧国际班列构建陆空高效衔接的多式联运体系,从汉唐到现代,郑州再次印证“丝绸之路经济带”桥头堡的地位。
当天下单、次日送货,以郑州为中心,全中国任何一个地区24小时内送货必达。菜鸟中国智能骨干网、卢森堡货运航空公司相继落户郑州航空港,郑州跨境电子贸易交易平台的散包进出口优势,让郑州成为中国国际网购物品集散分拨中心。
全国每4部智能手机,就将有1部是郑州制造。富士康的雁阵效应正在形成,中兴、酷派、天宇等12家手机制造企业已签约入驻航空港,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智能手机2亿部,占全国市场四分之一份额,郑州成为全球(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基地之一。
一座国际化的航空大都市渐行渐近。重点发展的航空核心产业、高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无污染高端产业链,依托南水北调饮水工程的生态水系和郑州南北生态走廊优化环境,实现起步区138平方公里内的全域城市化,郑州航空港未来展现的将是一个生态宜居新城。③6
腾飞
产业聚集 经济腾飞
□本报记者陈学桦
马年将至,捷报传来:我省GDP去年首破3万亿元大关,达到32155.86亿元,同比增长9%。这其中,关键领域表现很稳定:农业持续丰收,工业稳中有升。这背后,产业集聚区的贡献很突出:区内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1%,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3.7%。
去年这一年,在外部环境偏紧、自身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问题进一步暴露的情况下,我省部分经济指标增速年初一度回落。面对不利局面,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把稳增长摆在突出位置,同时提出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
稳增长、调结构需要平台和支撑。在中原经济区的经济版图上,180个产业集聚区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的动力源、结构调整的主战场和吸纳就业的主阵地。
“市民在手机专卖店里发现信阳产智能手机”的新闻故事曾广为流传。事实上,在信阳的产业集聚区里,不但产手机,还生产了我省第一台LED液晶电视。产业集聚让传统农区向先进制造业大市阔步迈进。
产业集聚还推动了传统工业大县的转型升级。伊川围绕老产业,做起新文章,引进铝箔、高档精密铝材等项目,生产出单零箔、双零箔、PS板等高端产品,加快由“粗浅”向“精深”的转变。
产业集聚带动了贫困地区加快发展。从一张白纸描绘入手,嵩县依托产业集聚区,建成了3个博士后研发基地,拥有生物医药、农产品干燥装备等4个科技孵化器,多项高新技术产业成果落地。
产业集聚吸纳大量农村转移劳动力。曾在广东一家制衣厂打工多年的刘中起,因为这家企业在太康县产业集聚区投资建厂,申请调到太康公司。“家门口就能上班,还能照顾老人,陪陪孩子。”刘中起说。
产业集聚加快了城镇化进程。郑开大道两旁,城市和产业组团相互连接、连绵不断。“集聚区内企业工人九成以上是当地农民,每月工资有三四千元。”中牟县政府有关负责人说,2013年,该县完成了16个新型农村社区的整合,置换出的土地用于发展产业,让农民就近就业。
放眼中原大地,洛阳的电子信息服务、漯河的食品、商丘的制冷、濮阳的家具、周口的服装制鞋等一批产业链条完整、产业特色鲜明、发展前景广阔、辐射带动有力的产业集群正在加快形成。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以产业集聚区为平台和载体,全省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的产业集群达到100个。
产业的力量仍将在此集聚。“预计2014年全省180个产业集聚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将突破3.5万亿元,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和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增长25%、20%以上。力争再形成几个千亿元产业集群。”省发改委主任孙廷喜信心满满地说。③6
飞速
郑欧班列、“米”字形高铁、地铁一号线
□本报记者董娉
每一轮交通大建设,必然带来经济大发展。在刚刚过去的“癸巳”蛇年里,作为中国交通大动脉枢纽要冲,河南交通建设完成了“上天入地”的历史跨越,从高速铁路到轨道交通、从货运班列到机场空港……全新的交通格局引领中原迈入立体交通时代。
镜头回望:2013年7月18日首趟郑欧铁路国际货运班列正式开通“班列开通后,就不断接到来自北京、上海、深圳、东莞、南京、武汉、青岛等地客户的电话。一线城市内移、港口城市‘弃’海、与中部城市PK等现象,都显示出郑州这个物流枢纽的吸引力。”郑欧国际货运班列运营公司负责人如是说。
郑欧国际货运班列的开通,首创我省直达欧洲的铁路货运模式。截至2014年1月14日,郑欧班列已成功开行16趟,货值3.7亿元,成为中部省区国际集装箱班列中密度增加最快、货源覆盖面最广的班列。我省通过铁路班列,与欧洲主要经济体连为一体,站上经济发展的新起点。
镜头回望:2013年9月27日国家批准郑合高铁开始勘测、设计;商合杭高铁也随后获批立项1月23日,农历腊月二十三,郑州东站候车厅人来人往。“今年高铁已经成为我们春节回家的首选,主要就是看中它的舒适和快速。”刚刚从广州回来的打工者余范林脸上写满回家的喜悦。
商合杭高铁的修建,将打通江浙沿海地区到中原的快速通道,该条铁路将与郑州至徐州的高铁(在建)相连,也将与郑州至合肥的高铁(拟建)相连。届时,郑州、合肥、杭州三个省会城市将互通高铁,杭州到合肥仅需1小时40分钟,而郑州到合肥仅需2小时左右。一个以郑州为中心,呈放射状的“米”字形高速铁路框架正在一步步建成。
镜头回望:2013年12月28日郑州地铁1号线正式通车试运营每天早上8点35分,惠敏都准时出现在郑州地铁会展中心站的B1出口处,家住西郊的她再也不用提前2小时起床到CBD上班了。“我从桐柏路站上车,20分钟准能到单位!”她说。
随着郑州首条轨道交通线路——1号线的正式开通试运营,郑州成为全国第18个开通地铁的城市。“地铁时代”的到来,不仅让绿城人的都市生活走向了便利与高速,更成为我省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的新突破。
镜头回望:2014年1月14日河南航投成功收购卢森堡货运航空公司35%股份
凌晨2时,郑州机场停机坪上“MadeinHenan”的iPhone直飞阿姆斯特丹;凌晨4时,海鲜市场的黄河鲤鱼与挪威三文鱼争相跳跃……24条国际全货机航线、全球25个通航城市,让河南航空货运进入“全球飞”时代。
随着河南民航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与卢森堡货运航空公司股权收购协议的签约,欧洲最大的全货运航空公司正式落户郑州,在郑州机场开辟郑州至卢森堡货运直飞航线,构建以郑州为亚太物流中心、以卢森堡为欧美物流中心的“双枢纽”战略模式,打造覆盖全球的航空货运网络。国际货运航空公司的入驻将完善国际货运通道网络和物流体系,提升国际货运竞争力,进一步打造我省对外开放高地。③6
飞跃
民生投入越来越大 百姓日子越来越好
□本报记者 屈芳
刚刚过去的一年,面对极为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我省民生投入持续加大。全省财政民生支出突破4000亿元,财政支出占比达到72.6%。
就业、就学、就医……这些和千家万户息息相关、被百姓高度关注的领域,成为民生投入的“重头戏”。
就业是民生之本。去年,我省继续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启动职教攻坚二期工程,进一步增强劳动者就业能力,促进更高质量就业。全省新增城镇就业143.1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46.8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0.2万人,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教育是去年民生支出的最大项。我省教育支出连续两年大幅增长后,继续保持了适度增长。实践证明,义务教育的普惠在去年为更多孩子带来了更多的“阳光雨露”:
从去年9月1日起,我省义务教育阶段不再收取学杂费、借读费,免费提供教科书。义务教育进入“全免费”时代。
去年,我省随迁子女入学率达到99.93%,其中进入公办学校的比例达到90.82%。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去年,300所农村薄弱学校得到改造,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252万名中小学生享受到了免费营养餐……
深化医改迈出了新步伐。对全省8119.46万名参合农民来讲,看病更便捷也更实惠了。
去年9月后,那些一年需要多次转诊到外地市的新农合“老病号”,不用再奔波办理转诊证明。新政规定,只要是因同一种病转诊到同一家医院,该年度第二次及其以后住院时,只需打个电话向当地县合管办备案即可。
去年8月,我省新农合大病保障病种扩至35个,总数位居全国前列,常见儿童复杂型先心病全部纳入。新农合大病保险试点截至去年年底扩大到13个省辖市。按病种付费病种扩展到98个,覆盖所有县级公立医院,乱收费、乱检查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是广大百姓长久以来的朴实愿望,也是我省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应有之义。去年,我省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月增171元;城乡低保对象人均年补助标准分别提高180元、144元;保障性住房开工建设41.95万套,基本建成32万套。
去年,我省集中和分散供养五保对象年供养标准均提高720元,分别达到3200元和2220元。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兜住人民幸福的网底扎得更牢。
最是民生暖人心。回应百姓关切、增进人民福祉,我省的民生改善在顺民意、解民忧、谋民利中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