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区——
迈入万亿俱乐部的支撑点
郑州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刘招 赵文静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到201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突破1000万亿元。
汽车及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凸显,建成全球最大的客车生产基地、新能源汽车研发和生产基地,年产汽车整车超过150万辆;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职能终端基地、国内领先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现代商贸物流业规模进一步壮大,以郑欧班列多元化运营和郑州国际陆港建设为支撑,全力打造中欧铁路运输中心节点城市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桥头堡”;文化创意旅游业快速发展,产业增加值及旅游总收入均突破千亿元,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围绕这个目标及实现的支撑点,代表委员们建言献策,为郑州五年后“迈入万亿俱乐部”添砖加瓦。
调整结构
抓住产业升级不放松
扭住结构调整、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不放松,打好郑州转型发展、跨越发展这场硬仗,提升产业集聚集群水平“首当其冲”。
作为郑州市的主城区之一,二七区把“突出大项目、大投资、大产业,建设更加富强、更具品质的二七”作为今后发展的首要任务。市人大代表、二七区委书记蔡红表示,二七区将以项目为总抓手,以三个园区为主战场,更加注重选大商、选强商和二次选商,确保全年谋划、在谈、签约、开工和竣工一批重大项目,促进产业提档升级,尽早实现“二七新区建成城市次中心、马寨产业集聚区晋升省级经济开发区”。
市政协委员冯双双建议,应该在大型企业推广电子商务,加大产业升级力度。以宇通公司为例,其电子商务系统遍布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销售网点和维修服务部门,宇通企业通过电子商务的发展已经成为河南省工业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最好的企业。河南省是农业大省,中华粮网已成为全国粮食行业最大的网上交易平台。这些表明,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电子商务网站在郑州已经显现,这是产业实现升级改造的好切口。
如何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通过“创新驱动”发展增强内生动力和活力,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集聚发展,是经济转型的“必经之路”。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后五年要初步形成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其中着重指出,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30%以上,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5%以上。”市人大代表、中国铝业郑州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刘伟兴奋地说,可不要小看这个3.5%,这表示按照规划每年投入到研发和创新平台建设的资金将达350亿元。对于郑州市来说,抓好产业集群发展,特别是创新体系建设,对未来发展非常重要。
经济的转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创新的土壤需要培育,创新的理念需要渗透,创新的技术需要积累。在采访中,代表委员纷纷表示,相信只要坚定不移地推行下去,或许五年之后再看,郑州经济将翻开崭新的一页。
市政协委员、郑州示范学院自然博物馆馆长助理张强建议,组建政府人才服务机构,重点放在如何为企业家群体和创新型人才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支持性的环境与平台上。制订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型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的十年规划。建议以系统、集中的培养思路,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和企业的自主创新成功经验,开办创新型企业家培训班;举办内容广泛的专家专题报告会,使整个产业的企业家获得最新的资讯和商机;定期举办创新沙龙,为政府与企业、企业之间提供沟通学习的平台等。
科技创新 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抢抓机遇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我省要向服务业大省迈进,今年省市“两会”都提出“要促进服务业提质增速。”
“现代服务业就业税收贡献比较高,属于无污染、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行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很及时很必要。”市人大代表、郑州万达广场商业管理有限公司二七分公司总经理李丽坦言。“服务业提质要注重紧跟形势。”李丽说,郑州二七万达广场是万达集团开拓电商模式的六个试点之一,万达充分加强线上线下融合模式,整合旗下所有业态。
市政协委员、上街区科技局副局长赵文瑛认为,第三产业发展是一个地区发达程度、经济结构、市场发育等城市化水平的重要体现。她建议:郑州市要形成发展规划、组织协调机制及支持措施、政策,营造支持促进第三产为发展的浓厚氛围。尽快提升第三产业发展的速度与质量,并以此为导向,以招商引资、人才引进为突破口,高质量高标准加大第三产业项目引进、建设。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尤其要稳步推进促进第一第二产业发展的第三产门类,实现三个产业的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