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郑州新闻

老照片:1954年郑州穿得最时髦的姑娘 是棉纺厂的

2014-04-25 07:42:01 来源: 中原网--郑州晚报
字号  

国棉三厂生产区大门

时髦姑娘、漂亮小伙都是棉纺厂的

1954年,河南的省会从开封迁到郑州,郑州进入飞速发展的阶段。

一棉到六棉建在郑州,郑州成了和北京、西安等地齐名的全国六大纺织基地之一;再加上河南是棉花生产大省,有丰富的资源,所以,郑州提出建设纺织城的目标。

1958年,郑州市6个棉纺厂全都建成,郑州成为名副其实的纺织城。许多来自上海、无锡、山东等地的纺织技术骨干响应国家号召来到郑州。

1939年,13岁的仲根娣在上海的纱厂当童工。新中国成立后,她在上海国棉一厂工作。1953年的春天,国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响应“支援内地建设”的号召,仲根娣和200多名上海同乡报名来到郑州。

当时的郑州西郊仅仅是沙尘满天的一片黄土地,仲根娣和她的伙伴们成为援建郑州棉纺厂的第一批外地工人,曾经吃惯了白米饭,见多了繁华的她们,在这个没有街道,没有路灯,风整天吹得呼呼响的荒野,每天吃着红薯面、高粱面。

一些从南方来的技术工人吃不消,有的又回到了上海,仲根娣没有回去:“我是自愿报名的,既然来了,再闹情绪走,不光荣。”

1957年,郑州市委、市政府搬到了西郊。此后,郑州印染厂、第二砂轮厂、电缆厂等企业也纷纷在这里落户,昔日荒凉冷落的西郊逐渐变得繁华热闹起来。

“那时,郑州穿得最时髦的姑娘,是棉纺厂的;谈女朋友最漂亮的小伙子是棉纺厂的,郑州姑娘以能嫁给棉纺厂的工人为荣。”现在很多西郊的老居民提及当年,还津津乐道。

房间有烟囱,因为用的苏联图纸

郑州国棉一厂的投产后,形势喜人,短短几年时间,国棉三厂、四厂、五厂连成了片。郑州也开通了历史上第一条公共汽车线路,从二七广场到国棉一厂。

而配套的医院、中小学、电影院,五年的时间便铺满了当年的西郊。1958年,西郊人口达到了17.4万。

“一厂马路,三厂楼,四厂平房碰破头,五厂污水到处流。”这首民谣说的是建设几个厂子的情况。

一厂生活区马路宽,因为施工时工程师看错了图纸。三厂跟北京二厂、石家庄二厂和咸阳四厂用的是同一张图纸,生活区都是楼房,最有趣的是除了厕所,每个房间都有一个烟囱,“大概用的是苏联图纸”。

建四厂时,国家开始提倡“增产节约”、“反对浪费”,基建费用比三厂少了六七百万元,住房都建成了平房。

五厂、六厂用的都是四厂的图纸,也比较简易,特别是五厂地势低,污水管道没处理好。

不管如何,郑州国棉厂以超常规的速度发展起来,很快在全国处于优势地位。浩浩荡荡的10万郑州纺织大军,创下了每家企业“每年为国家贡献一个纺织厂”的惊人业绩。

相关链接:

老照片:44年前的郑州地图 大同路曾叫“反帝路”

郑州老照片:八旬老人翻出旧照片 回忆老郑州

光阴的故事:郑州四兄弟57年前合影老照片感动网友

组图:回味古老郑州 向市民征集郑州的老照片

老照片:二七纪念塔 承载了郑州人多年的回忆与梦想

[作者:  编辑: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