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追踪首页> 新闻中心 > 记者追踪
注册登录

一位河南人的40年艰辛爱国文化创作的“长征”故事

2014-05-08 17:55:53来源:中原网
字号  

  大爱为国,是中华民族社会价值观的灵魂。我一个人的40年默默艰辛爱国文化创作“长征”,铸就了我的追梦人生路。老乡说我是“膝盖穷作家”,我曾白天拉犁子,夜晚写稿子;网上称我“诗话中国秀”,我写诗1200多首,出版《速记中国》,新华网、《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教育报》、《中国新闻出版报》、《大河报》关注报道,清华、北大、国图和高占祥、于丹、易中天等名人收藏;我自命 “地下A诗人”,为北京奥运策划出“中国文化千米诗卷”,上海世博展示他的《中华颂》歌诀长卷;有人称我“中国的阿甘”,我为创作大型电视片《中华父亲山》,而进行的全国首例“我的爱国文化万里长征”,受到中外朋友热崇和赞扬,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新闻网、今日中国网、凤凰网、中原文化网、大河网、东方今报网、中国台湾网等60多家媒体联动报道。

  穷追“大爱之梦”40年

  一位"河南人"的40年艰辛爱国文化创作的“长征”故事

  吴宪领,河南省项城市人,已年过六旬,是1972年从部队复员的老兵。40年来,我奉行中国军人“爱党报国”的天职,用军人的品格、精神、意志励练自己,经过许多艰辛、坎坷和磨难,坚忍不拔地前行在40年的爱国文化创作“长征”路 上。我40年一个创意,诗话中国,传颂中国;一个愿望,用爱国文化,美化人们心灵,净化社会风气,激发爱国之情,增强报国之志;一个追求,为祖国写诗,向世界放歌;一个梦想,让世界认识中国,让中国繁荣世界。

  一、 白天拉犁子,夜晚写稿子,膝盖上写中国

  “志为写中华,奢望别无它;生命尚犹在,奋笔报国家。”这是我曾经写下的一首自勉诗。

  1968年3月,全国文化大革命尚未结束,我为逃“乱”,初中没毕业就参军到了沈阳部队。当祖国边境受侵时,我刺破中指用鲜血写下《请战书》,要求参战保国;先后受到部队嘉奖,被评为五好战士......。

  1972年初,我无奈与部队首长和战友挥泪离别,复员回乡当了15年农村民办教师,先后担任了中学教导主任,讲授语文、历史、地理课程。为适应教学,我从《教育学》、《心理学》的学习中和老教育家徐特立的诗教法得到启迪,激发了“诗歌记忆教学法”的灵感和创作。

  在历史教学中,学生反映中国的历史重要人物和事件不好记,我就把历史重要人物和事件,编成300多首中国历史记忆诗歌。为了便于记忆中国地理,我也采取一地一歌的方法,编成近100多首中国地理记忆诗歌,帮助学生记忆学习。对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的中国现代汉语语法,我就采取一个概念,一首歌诀的方法,编成80多首中国现代汉语语法记忆诗歌,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当时,学生只知我编写的诗歌很好记,却不知我付出多少艰辛。我既要抓好全校的教务,又要抓好自身教学,更要当好班主任。白天工作,晚上备课批改作业,记忆诗歌写作,绝大部分都是在深夜煤油灯下加班或利用课外节假时间创作。当时,学校办公室条件极为简陋,夏天屋里无窗纱蚊虫叮咬,进行创作;冬天无取暖之物,脚手冻疼了,我就常常坐在被窝里,把稿纸放在膝盖上坚持写作。后来,我无论行走田间路边,或出差城市街头和车站,心有灵感,就在膝盖谢来,久而久之,形成了“膝盖写中国”的习惯。

  那时,农村实行了土地承包责任制,我家承包了8亩地,家里只有一头痩牛。农忙假期,白天我和爱人与痩牛一起拉犁拉耙,整地播种,夜晚再加班创作。累也罢,苦也罢。我一边教学,一边写作,一边总结,总算把历史、地理、语法三种记忆诗歌较为系统地编写了出来。

  这时,我又萌发念头,向出版部门和专家教授征询意见。于是,我利用夜晚点上油灯,连夜用旧式蜡板一笔一划地刻印成书稿,先后寄送给全国10多家出版社和全国汉语语言大师王力、复旦大学的周谷城等专家教授征询意见。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我在对“记忆诗歌”书稿整理的基础上,将书稿送河南一家出版社。那是隆冬的一天,我带着书稿和十几个玉米饼去郑州送稿。晚上下起雨夹雪,好宾馆住不起,我不舍得花身上仅有的几十块钱,就到火车站对面饭店里取暖。谁知饭店人员看我既不掏钱买饭,衣着又非常破旧,就把我当成要饭的乞丐拒之门外。风在刮,雪在下,无奈何,我含泪在饭店楼檐下蹲了一夜。第二天,我到出版社见编辑,不曾想出版社首先提出,书稿出版后,要他必须包销三分一的书!当时,我一听就头晕了,作为一个民办教师,哪有这么大的能力销这么多的书啊!我粗略计算一下,包销的书若卖不出去,家里承包的8亩地责任田的几年收入都赔进去也低不住账。首次出书告败。

  后来,我被国家录用正式行政干部,从学校讲台走进了政府机关工作,但创作笔下写中国的痴情仍然不移。我又先后六易其稿,继续修改提高。

  整整30年过去了。跨了两个世纪和三个年代的门槛,我的心愿,我的激情又更加炽热地燃烧起来。这是因为:祖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中国在世界地位日益提高。当今,不但中外华夏子孙后代要学习中国历史文化;而且世界各族人民也在强烈地学习中国的文化。适逢盛世,我的《速记中国》诗歌集,作为30年难产的“文学婴儿”应该问世了!

  2004年我又为出版《速记中国》,北上北京,南下深圳,东去上海,投亲靠友,联系出版事宜。在郑州我一待就是好几天,每天只十几元的房间,一顿饭两个馒头就大蒜。一位老乡见他这般情景,同情地流下了眼泪。

  2005年7月下旬,国家教育部通知我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了“首届世界汉语大会”,更加激起我创作的激情。我不顾天气炎热,为查资料跑书店,双脚打上血泡。查到资料后,当即又对《速记中国》书稿进行再修改,再校对。

  我的辛勤耕耘,终于到了收获的季节。2007年4月初,《速记中国》正式出版后,新华社记者隋笑飞率先采访报道。紧接着,《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教育报》、中国新闻出版网、搜狐网、中国中外文化网等80多家媒体先后关注宣传;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高占祥、于丹、易中天、席瑜(台)等文化名人收藏。我受国家有关部门的邀请,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参加了“爱国文化研讨会”,出席了在北京大学召开的“全国文化创意产业论坛会”。

  我的《速记中国》内容包括:《新编中国历史速记歌》,以中华民族历史重要人物和事件为内容,采取一人一歌,一事一歌,一歌一韵,七律八句,三字五言,自成一首;三百多首历史记忆诗歌,浓缩了祖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精华,使我国悠久文明的历史脉络分明地光耀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编中国地理速记歌》,由一百多首诗歌介绍了我国疆域地形、行政区划、民族人口、气候特征、工业农业、物产资源、商业市场等内容,采取一省(市、区)一首诗歌,一歌一韵或两韵贯通,展现祖国万里山河锦绣风貌。

  《新编中国现代汉语语法速记歌》,重点对现代汉语语法中的字、词、句、标点等内容,采取一种概念、一个论述,一首歌诀,突出现代汉语语法的精髓,使枯燥无味的语法知识富有趣味,便于记忆学习。

  早在1987年元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教育组在来信中,希望我的书稿早日出版;

  2005年8月,中国新闻联合出版社称《速记中国》书稿,属国内外首创,填补了图书界的一项空白……。

  是的,我细细品味,反复回忆,在古今中外纷繁书林,像《速记中国》这样运用记忆诗歌诀的形式,较为准确、系统、完整地记录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地理文化、语言文化和名人名胜景观文化,且出自一人文笔的,确实是独此仅有。这也是我这位老兵人生向党和祖国母亲敬献的长篇孝子“情诗” !

  二、用爱国诗魂,铸造民族“精神长城”

  爱国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永恒主题和集聚正能量的“精神长城”。我的人生命题就是:为民族创作,向世界放歌。为此,我从黑发写到了白发。

  2008年,中国即将举办百年幸遇的奥运。“我要用奥运100天,展示中华5000年”!爱国激情令我不顾越发严重的冠心病,无数次往返于河南和北京,向奥组委申报以《速记中国》为内容的“中华爱国文化千米长卷”。这年夏天,我一连踏破了两双皮凉鞋。未曾想,北京奥运还没开幕,我便累倒在北京,于当年6月13日做了心脏两支血管搭桥大手术。

  我心脏大手术后不到百天,创作的激情又让我坐不住了。这是因为,时距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的日子不足一年了。我一定要为祖国母亲再献上一部好作品。于是,我又起早贪黑查资料,找素材,在重新整合原创1200多首诗歌的基础上,精心创作出《速记中国》的精华品牌版《中华颂》。

  《中华颂》,共分“中华历史朝代颂”、“中华古代文明颂”、“中华近代发展颂”、“中华现代振兴颂”、“中华区域特色颂“和“中华经典名胜颂”六个章节、818行歌诀,一韵贯通,如江河奔流,一泻千里,气势恢宏。从中国的原始社会到改革开放,从夏朝建立到港澳回归,从人工石器取火到航天飞船载人出仓,从扁鹊医病健体到北京奥运举办成功;五千多年历史长河中的文明精华跃然纸上;天翻地覆的社会变革和文化科技的进步,都按照历史发展时空的推进,印记在卷;展现给世人面前的是历史文明的中华、英雄辈出的中华、山河锦绣的中华、名 胜经典的中华。

  2008年的第一场冬雪。北京的一家小旅馆里,我的《中华颂》研讨会上热情洋溢。著名爱国主义教育演讲家、首都师范大学,80高龄老教授李燕杰,欣然同意为《中华颂》执笔作“序”,国家统战部原副部长田鹤年、中央办公厅原副主任郝盛琦、中共中央宣传部原新闻局长王福如、北京文联副主席段宝林及多位军队老将军,对我的《中华颂》给予了高度评价和鼓励。

  三、我的《中华颂》受联合国副秘书长赞赏

  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以我的《中华颂》内容制作的“中华爱国文化长卷”,在“绿色城市,低碳生活”的文化活动中得到展示,受到了联合国副秘书长贝楠和部分世博组委会官员的赞赏。

  我认为,《中华颂》作为文化产品的品牌,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要让世界传颂中国,让中国繁荣世界。我这位“文化疯子”的狂大梦想,就是努力打造一项影响世界的文化品牌。

  同年,我打算把《中华颂》的内容以图书为载体,向国内外传播中华爱国文化。当时,我难于困境,想到了中国作协每年都有扶持重点作品的款项。于是,我在有关部门支持下,一连3次申报全国重点扶持作品,都未成功。

  申报扶持受挫的2011年初,我为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又创作出《伟大征程九十年》100首中共党史记忆诗歌。除此,我还先后创作了《中华颂》(河南经典篇)、(项城经典篇)、(开封经典篇)、(商丘经典篇)、(巩义经典篇)、(无锡经典篇)等300多首歌颂地方特色文化的诗歌。

  四、省委书记惊喜的“地下二层A诗人”

  2011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我倍受鼓舞,随之灵动,产生出更加宏大的爱国文化新创意,即:共颂中华,同心同德,用诗歌净化社会风气,用诗歌美化人们心灵,用诗歌激发爱国热情,用诗歌增强报国之志,旨在用爱国诗歌之魂铸造中华民族永远坚不可摧的伟大“精神长城”。

  按照我的设想,以《中华颂》为品牌,以图书《中华颂》、“中华爱国文化长卷”、“中华爱国文化长廊”、“中华爱国文化园”为载体,建议开展全国性的中华爱国文化进校园、进军营、进警营、进企业、进机关、进社区、进乡镇活动。

  2012年3月3日正值全国“两会期间”,河南省委、省政府领导召开在京河南人座谈调研会。

  当我向在场的几位领导汇报说,我在北京有个外号叫“地下二层A诗人”时,卢展工书记惊奇地问:你为什么叫“地下二层A诗人”?我回答说,我在北京租不起房,就在24层大厦地下二层搞创作。

  卢展工书记听后,“啊”了一声说,我们河南人在北京,还有这么一位诗人!随即他向在场的几位企业家说,你们老板们可以支持一下,我们这位诗人。

  当卢展工听说我是一位复员军人,雷锋生前为人民服务,雷锋牺牲后,我曾为雷锋守墓站岗,高兴地说:今天来采访的各位记者,宣传雷锋精神,这就是我们河南的素材。

  次日上午,郑州的朋友电话告诉我,河南好几家媒体都报道了卢展工书记和我的对话。我听到后,并没有喜悦于色;而是在老乡住处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大场,反复说着一个字:难、难、难、难......。

  五、斗胆创作大型电视片《中华父亲山》

  千年岁月,百年期盼。在中国汉语的语言词汇中,自从有了“中华母亲河”一词,国人们就不断扪心自问:中华有没有“父亲山”?“中华父亲山”在哪里?

  中华民族之根在中原,中国文化核心在河南。河南嵩山,在天地之中、五岳之中、中原之中,具有36亿年山龄。从盘古开天地,女娲伏羲补天造人,繁衍生息;到炎黄建都安邦,夏商周建国理政,秦朝统一,汉唐发展,康乾盛世,大清广域;到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发展壮大;在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演进中,黄帝特用古时寓意男性的“耸”字为嵩山命名,被世人誉为神州万山之祖,身居“尊位”。

  历史的年轮,为嵩山缔造了中华民族根亲文化独特的“十大经典”,即:神州万山之祖地、“五代同堂”聚集地、天地之中交点地、神话传说形成地、中华文明发源地、历代帝王朝圣地、“三教合一”传播地、古建艺术“世遗”地、少林功夫诞生地、名胜景观繁华地。

  嵩山与黄河,苍天作合,山水依带,毗邻相近,大地当床,联姻为伴,“父”恩如山,“母”爱似海;哺育着世代中华儿女和子孙。这就是当今被人们视为中原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域中“含金量”最高的藏宝之地。

  2012年3月,我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在京接见后,立即赶回河南,斗胆把创作大型电视片《中华父亲山》的多年构思创意付出实施。我以中华爱国根亲文化为主题,以嵩山地质、地貌、史事、文化、景观、风情为依据,以纪实手法为形式,以《父山》为载体,聚焦嵩山,探秘嵩山,解读嵩山,展示嵩山。该片按照嵩山文化“十大经典”共分10集、总时长360分钟。第一次向世人全面展示中华父亲山,第一次圆中华民族人文地理之巨缺,第一次提出嵩山文化“十大经典”。

  六、“我的爱国文化长征”全国首例,“中国阿甘”网上走红

  2012年10月,党的“十八大”召开在即,我又激情难耐。我急于要做两件事,一是把大型电视片《中华父亲山》推出来,二是出版大型系列诗集《中国十八颂》。

  我经过深思熟虑,选择了10月10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长征纪念日,在中华父亲山的中岳嵩山脚下,开始了“我的爱国文化长征·暨宣传中华父亲山”活动。

  同时,我也是把过去40年创作爱国文化的抽象无形意念“长征”,付诸为一次具体有形的爱国文化实际“长征”。启程那天,我头戴迷彩帽,身穿迷彩服,肩背军旅包,包上红底黄字赫然醒目:“我的爱国文化长征·宣传中华父亲山”,红色小型国旗迎风飘扬。

  我首先,从河南出发,西行山西、陕西、甘肃、宁夏。我一路风寒,一路劳累。饿了,馒头、大饼充饥;夜晚,路边小店住宿;速效救心丸、感冒药、止泻药,随时应急。创作灵感来了,我还要挤时间挥笔写诗自勉:“屈指行程数千里,长征鞋儿已破底。身上钱少巧算计,馒头大饼作充饥。虽苦不抵“两万五”,未啃草根和树皮。雨雪风寒无所惧,何时才能感天地。西部走罢再东行,坚持到底志不移。打造中华父亲山,无愧人民十三亿!”

  我尽管一路不拜官,不扰民,悄然行进;却引发了媒体新闻热度跟踪,在网上迅速走红。在不到半月的时间里,新华网、人民网、中新网、中视网、凤凰网、《中国日报》网、《今日中国》网、中国台湾网、大河网、中原网、新民网、《东方今报》网、江苏网、安徽网、重庆网、新疆网、新浪、百度、搜狐等全国60多家媒体关注报道。当然,也有人称我是“中国阿甘”,也有人说我是“文化疯子”。

  时到今日,我的《中华十八颂》也已初具雏形,却难以问世,内容包括:

  第一部伟大中华篇,“中华古代文明颂”、“中华近代发展颂”、“中华现代振兴颂”;

  第二部英雄中华篇,文化名人颂、爱国英模颂、新中国将士颂、科技精英颂、忠义孝子颂;

  第三部锦绣中华篇,区域特色颂、名山奇峰颂、秀水风光颂、名寺古刹颂、名陵古迹颂、名园丽景颂、名洞奇态颂、名观万象颂、红色名胜颂、名城乡镇颂。

  七、“膝盖作家”与“乞丐作家”

  近几年,曾有媒体把我这个“膝盖作家”称作“乞丐作家”。对此,我深感难以言表。

  前几年,我月收入只有1000多元,常常是年吃年干,有时一月接不着一月。我在京“北漂”,曾一度卖一本书钱,吃一本书钱。我曾写下一首自嘲诗《写书不如卖白菜》。

  去年7月上旬,我口袋里仅有10元钱,一日三餐,一顿5角钱的馒头,硬撑到工资下来。我坚持的底线是:5角钱的馒头就饿不死,活着就能搞创作。

  我的这一宏大设想,光靠自己力量远不能及。由于常年累月,积劳成疾,我身患冠心病、肠胃炎、关节炎、颈椎炎、腰椎炎等多种疾病。我带病坚持创作,借债治病保命。家中儿女下岗,老伴无业,困境难耐。

  在我的租房里,一张破床是房东的。一套破旧的铺盖、席子和锅、碗、勺、电子炉,是好心的老乡给凑齐的。除此,所剩几个破提包才是我的财产,看了让人心酸。我的房租费月月拖交欠交,被房东催急了,只好向老乡、朋友转借还债。在我的家里,别说高档家具,就连15年前的那部坏电视机,也是当年大儿媳妇娘家人陪送的。有媒体把我这个“膝盖作家”称作“乞丐作家”,也不无道理。

  我先后在多家发表个人博客或微博疾呼:谁愿拯救我们民族的《中华颂》和《中华父亲山》?!

  《中华颂》作者吴宪领简介

  姓 名:吴宪领,出生年月:1951年11月25日,工作单位:河南省项城市政府办公室,职 称:中国作协诗歌学会会员、河南省级作家,专 业: 文学创作

  成 果:先后创作诗歌1300首,在各种报刊、图书、网络,发表诗歌600多首,与他人合作编创出版著作10多部。

  (1)、2005年8月,他的《新编中国地理速记歌》和《新编中国历史速记歌》,分门别荣获河南省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

  (2)、他的《速记中国》出版后,新华社、《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教育报》、《中国新闻出版报》、《大河报》、新浪、百度、搜狐等80多家主流媒体关注报道;被清华、北大、国家图书馆和许嘉璐、高占祥、于丹、易中天等领导和文化名人收藏。

  (3)、2008年6月,他的北京奥运“中国文化千米长卷”项目,受到时任河南省委宣传部长、副省长孔玉芳的重视,并圈阅上报。

  (4)、2009年12月,他的新编大型现代歌诀集《中华颂》,由中国著名演讲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李燕杰作“序”,中央统战部原副部长田鹤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局原局长王福如、北京文联原副主席、北京大学教授段宝林、中国传统文化论坛秘书长龙荣臻等同志,分别为该书题词。

  (5)、2010年10月,大型歌诀《中华颂》中国爱国文化长卷,在上海世博会上展示,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秘书长梖楠的赞赏。

  (6)、他创作了大型电视片《中华父亲山》脚本。他为宣传《中华父亲山》在全国首次举行了“我的爱国文化长征”,被新华社网、人民日报网、中国新闻社网、解放军报网、中国日报网、中国报道网、香港凤凰网、中国台湾网、大河网、中原网、东方网等全国60多家媒体,向全世界报道。

编辑:袁连贺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
新闻娱乐胡辣汤视频图片微中原我新闻心通桥郑州通房产教育汽车名企旅游县市区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