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日报中原网>
注册登录

杨新田:丹心献“三农” 赤诚显风采

2014-07-09 18:56:54来源:郑州日报
字号  

学习身边榜样

学习身边榜样 践行群众路线

    本报记者 赵地

    面带笑容,态度温和,个头不高,戴副眼镜,有专家的水平,没有专家的架子,被大伙儿亲切地称为“农民站长”。他就是高级农艺师、新郑市农技站站长杨新田。

    今年49岁的杨新田,1987年从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毕业后,就与“农”字结缘,负责全市粮食生产技术推广工作。至今,已为新郑农业工作辛勤耕耘27年,创下数10项新技术研究与推广成果。

    任农技站站长以来,在杨新田的带领下,新郑市引进示范主要作物品种50多个,并推广了配方施肥、旱作节水栽培等30多项新技术、新成果。在下乡调查中,他发现新郑市东部沙区地膜花生收获后,花生地很长时间空闲, 于是,2010年,他在该市八千乡八千村开始探索地膜花生套种红薯生产模式,总结出“品种选用花生要矮秆早熟、套种红薯要短蔓半直立型,6月下旬插秧正当时”一整套核心技术,做到趋利避害,当年试验一举成功。次年,在他的推动下,依托农民合作社帮助,村民们改变传统耕作方式,通过培训示范,当地农户学会了在田里“见缝插针”进行套种,当年新增纯收益70多万元。这一技术的突破,让农民依靠辛勤劳作和智慧实现了增产增收,让农民从中尝到了科学种田的甜头。

    一年365天,而杨新田一年下基层调研和上门指导服务就达上百次。他每次下乡都把农技站的联系电话写给当地群众,许多群众把杨新田看成是他们的老师、救星。

    今年4月份,新郑市农委接到梨河镇陈庄村村民董乐平的电话,反映其麦田里病虫害严重。杨新田当时因数日来在田间地头奔波劳碌导致高烧,准备到医院看病。得知消息后,他不顾自身病痛,迅速赶往董乐平家麦田。在深入田间认真查看后,杨新田“确诊”董乐平家的麦田发生了小麦穗蚜和白粉病,并现场开出了对症下药的“治疗单”。在考虑到董乐平种植小麦面积较大,单单依靠人力防治有难度后,杨新田又主动为其联系机防队进行统一防治,尽早使麦田病虫害得到遏制,直到当天工作结束,他才匆匆赶回医院就医。杨新田这种设身处地为农民群众考虑、解群众燃眉之急的工作精神,生动地诠释了一位共产党人的为农情怀。

    近年来,他参与主持的新郑市粮食高产创建活动,验收结果屡创该市高产纪录。他常年举办新郑农广校粮经种植技术讲座,年均10余期,引起群众的强烈反响。他还主持编写了《小麦高产栽培技术100问》、《小麦、玉米、花生高产栽培技术》等书籍,并将季节性的技术措施印成明白纸,分发到农民手中,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被称为农业科普“及时雨”。

    作为一名高级农艺师,他把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全都献给了新郑农业工作。他的辛勤与付出,也结出了丰硕成果。27年来,他获得县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0多项,其中,他参加完成省玉米综合生产能力科技提升与应用项目获得了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被上级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等10多项荣誉。同时,先后在有关专业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10多篇,并在中国农业出版社参与编著出版《中国植保技术大全》一书。

编辑: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
新闻娱乐胡辣汤视频图片微中原我新闻心通桥郑州通房产教育汽车名企旅游县市区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