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路的绿化可得劲了”
在干渠两侧各200米范围内,郑州市将建设南水北调生态文化公园,总建设面积17.04平方公里。
郑州段渠道水面达1.5万亩, 相当于百亩水面的湖泊150个,对改善郑州居民的生活环境将起到很好的作用。
…… ……
这些都曾是规划,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郑州段的设想,曾经它只是白纸黑字,然而从现在起,它已是现实。
在干渠周围居住的市民都已感受到了它带来的巨大变化。
沿着中原西路一路向西,过了西三环,道路两边沿渠配套建设的50米宽生态长廊,绿色环绕,让道路上桂花飘香。
附近居住的尚女士告诉郑州晚报记者,每天晚上吃完饭,她都和家人一起在这里散步,“白天这里也能看见许多人锻炼身体、骑自行车。来到这儿,感觉呼吸的空气比市区好,也没有嘈杂的喧闹声。”
“你沿着绿化带往前走,约两站公交地都到常庄了,这一路的绿化可得劲了。”路边凉快的村民热情地为记者指路。
生态水系的“口粮”也得到补充
其实,在历史上,郑州地区并不缺水,河、渠、滨、汊纵横交错,湖、塘、池、泽星罗棋布,名冠天下的荥泽、圃田泽碧波荡漾,索河、贾鲁河、枯河等纵横交错,不计其数。
最早连接黄河、淮河,沟通天下的鸿沟水系以及后来的隋唐大运河,都曾借助郑州水系的力量。
如今,这些盛况再难重现。但不容忽视的是,通水后,沿线空气质量将得到改善,用水矛盾缓解。而且生态用水会相应增加,水流的自净功能将有所恢复。
据悉,置换出来的黄河水将用于我市生态水系建设,因缺水而萎缩的湖泊、库区也会部分重现生机,沿线植被状况会有所修复,用于绿化、营造水体、清污等环境建设和治理的水源会相应增加。
“到时候会采用置换水的方式,将黄河水多给生态水系分配些。”昨日,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郑州吃上丹江水后,常常饥渴的郑州生态水系的“口粮”也会得到补充。
郑州市南水北调办公室工作人员也透露,南水北调用水虽不是专门的景观用水,但由于这些水渠不是封闭式的,全部露天,因此自成景观。
未来,干渠及两岸的绿化植被将担当“城市绿肺”,不仅能美化郑州的环境,更能起到过滤扬尘、调节气候的作用。就像戏词里唱的那样,郑州也会拥有“清凌凌的水蓝莹莹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