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日报中原网>
注册登录

古代乐神与箜篌城

2014-11-13 01:42:59来源:郑州日报
字号  

箜篌城遗址远眺。

箜篌城遗址远眺。

    本报记者 卢文军 文/图

    在中牟县韩寺镇东古城村东北角的耕地之中,一大片长着灌木的土岗静静矗立。

    “不知道的人,当这是个土岗,知道的人,都说它‘来头不小’。它就是箜篌城,古代乐神在此生活的地方,咱当地老百姓称之为老城头,过去闹匪患时老百姓在此高地架设土炮威慑过他们,又称为老炮台。”古城村村委会副主任郭晓山笑着说。

    “咱们中学语文课本中有篇东汉时期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讲的是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中牟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副所长蔡纪中告诉记者,“诗中的‘箜篌’经考证,是一种起始于我国古老的弹弦乐器。‘箜篌城’应是古代集中制造箜篌这种乐器的城池。”

    历史学者对这一古城址给予了很高评价,经实地考察,认为是中国第一个乐神“师延”及其后代可能在此繁衍生息并缔造了中华民族的“音乐之声”。 并且,对夯土层考证后认为,属商代遗存。

    人们不禁要问,“师延”是何许人也?翻阅中国古代典籍,叫“师延”的人很多。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中华民族1000个第一》中“第一位乐神宗祖师延”一节记载:“黄帝乐师师延,掌管着朝廷的音乐歌舞。他演奏的技艺十分高绝,吹玉律,可使天神俱为之降。臣民听其音乐,能知国家大事,能判凶吉。人皆称之为乐神。”

    郭晓山说,古城村的城墙有个古老传说。师延在此弹奏箜篌,每个路经此处的神仙均被优美的琴声吸引。后来众神仙便经常到此听琴,决定用一夜的时间在此建造一座城市,把这里变成人间天堂。一个寂静的黑夜,趁村民熟睡之际,神仙们“动工”了,预计天亮就能建好。在“建设”的紧要关头,邻村有一位赶集卖鸡的农妇,因怕误集市半夜就动了身。经过此地时看到神仙建城,吓坏了,为了壮胆就拍了一下带的鸡子,鸡子开始打鸣。这一下,神仙以为马上就要天亮,匆匆离去。天亮之后,田野里便留下一道未竣工的城墙……

    据了解,箜篌城又名东古城、曲遇聚,传说此地春秋时期为郑国公室制作乐器的场所。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沛公刘邦在曲遇聚(即箜篌城)大败秦将杨雄,箜篌城自此扬名。《史记·曹参世家》、《后汉书·郡国志》都有曲遇聚的记载。《史记·樊郦滕灌列传》云:“从攻破杨熊军于曲遇。”《正义》曰:“郑州中牟县有曲遇聚。”目前的箜篌城城址呈长方形,夯土城墙南北长近600米,东西宽420米,高8米,基宽30米。古城西、北两面城墙残垣尚存,夯土层清晰,四角有高台,西北角最大,高15米。

    “在馆藏中,这是在箜篌城遗址中1988年采集的一件汉代盘口弦纹灰陶壶,十分完整。”蔡纪中说,历年来,在城内出土有陶罐、板瓦、筒瓦以及铜镞、刀及布币、汉五铢钱等。铜镞头甚多,还发现带箭头的肱骨一块、护心镜及兵将盔甲上的铜腰扣等多种,显示其与战争关系密切。城外发现有古墓群,年代多为战国和汉代。

编辑: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
新闻娱乐胡辣汤视频图片微中原我新闻心通桥郑州通房产教育汽车名企旅游县市区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