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关,回不回家又成了一些人头疼的问题
【情结】 每个时代都有过“恐归”
每一个年代,每一个人,都有回家的“故事”和回家的“情结”,或许,也都有不同的感悟。
70后的常先生是山东菏泽人,在郑州一家民营企业做会计。“刚刚毕业的那年春节,没找到好工作,也就没有回家。”常先生说,那年年三十儿,他和几个同事窝在宿舍里看春晚。
当零点的钟声敲响,听着屋外震天响的鞭炮声,常先生说,那一刻,他和同事们对着电视机号啕大哭。“每个人,都会有‘没脸回家’的时候,只是这一切,都是你‘自己觉得’。”
80后的蒋先生回忆,近几年回老家过年,看见别人都是开着车,后备厢里放满了年货,就自己还是坐大巴。“赚钱不多,连驾照都没考,真没脸回家。”
90后网友“晓肆”说:“这一年真的好失败,考试没考好,打游戏买装备借了同学的钱,感觉没脸回去了。可不回去又能去哪里?”
年少时,我们总说“我要是能……我就……”。而如今,我们已慢慢长大,可当年放下的狠话,许下的心愿,也并未全都如愿。无论我们是否有钱、有名、有车,无论我们“有脸”,还是“没脸”,只要在异乡,都要回家过年。
【态度】 亲情比面子重要
“没脸回家”的人中,年轻人最多,他们常常抱怨工作不稳定、事业刚起步,钱包空空、前途灰暗。他们嫌父母太唠叨,乡亲太“殷勤”,街坊太虚伪。想想有些人功成名就,开着“大奔”回家过年,再比比自己的“囧状”,只能感叹,无颜见家中二老。
一面是扯不断的乡愁,一面是各种没脸回家的理由,离春节越近,“没脸回家”们也越是纠结。郑州轻工业学院社会学博士李贵成认为,归根到底就是“面子”问题。
“谁都想赚着钱了,风风光光地回家,这种心理不单是年轻人有。”李贵成说,人们注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害怕暴露自己的缺点,这是一种虚荣心。“一些人身处大城市,却蜗居城中村,这种‘不成功’的生活状态,让他给自己一种心理暗示——没脸回家。”
家里的父母亲希望孩子在外工作顺利,能有个伴儿。李贵成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年轻人应该记住,父母要的是孩子平安,而不是金玉满堂。回家,亲情比面子、金钱重要得多。”
“没脸回家”的压力来自多方面,但最主要的是源于家庭和自己。国家一级心理咨询师余晓瑜认为,“没脸回家”这种感觉,每个人都可能会有,但当“没脸回家”困扰了你的生活,或者真的从“没脸回家”变成“不回家”,这便从一种正常感觉,变成了“心理亚健康”的表现。
余晓瑜说,“没脸回家”的年轻人,过度放大了他人对自己的要求或期望,给自己心里设了一道坎。“或许真正回到了家,在家人和年味儿的围绕下,他们会猛然发现,只有他自己觉得‘没脸’,父母并不在意。”
群像心声:“没脸回家”怎比得过“乡愁”
@塞外东风:回家的路远的不是万水千山,是无颜见江东父老的心酸。
@睿任洋筝雨落潇pezkr:很多时候“没脸回家”都是自己在吓唬自己。其实想想,何必呢,自己一没做违法的事,二没做亏心事,怎么就“没脸回家”了?不就是暂时缺少成就吗?未来的路还长着呢,大大方方回家过年吧。
@微笑俺掩饰悲伤:纵然有100个不回家的借口,更有101个回家的理由在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