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最后十分钟早已离开了影院,他也就自然避开《速7》中唯一能够成为走心的章节,就算看了结尾,他恐怕也得不到自己满意的东西。好莱坞对于“看见人心”亦或是“抓住眼球”,从导演这个点上就已经分得泾渭分明。你别指望温子仁或者是迈克尔贝能够整出《肖申克的救赎》里的那种“鲜亮的羽毛”。而像李安那样能够苦心孤诣地超越商业片和小众电影的种类,并能给观众带来原创和惊讶感觉还真属于异类。
但大众也不能说冯小刚走进电影院是去骑驴找马,也无需用“我在《私人定制》里也看不到人心”来作为对冯小刚的揶揄,他自然也清楚好莱坞要发掘起人性来,杀手锏分分钟拍马赶到。譬如,《细细的红线》这样的历史战争片,就能用沉浸在宗教油画的浓重色彩和唱诗般的音乐中,完成对于人性的思考。而对于冯小刚的呕心之作,也同样是历史战争片的《一九四二》来说,却被观众陷入到只注重大场面效果,而忽视了人心之细腻和民族之反思。对于那个时期相当有情怀的冯小刚来说,这不啻为心拔凉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