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父母培养子女角度讲,他们不愿让子女输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心情,可以理解;从他们为孩子规划未来的角度讲,也可看出父母的良苦用心,都想让子女能够生活得更好。但培训班真的能够让他们生活得更好吗?在如今的职场,老员工对新入职员工常有这样的评价:唉,现在大学生学历挺高,可就干不了活。对于这样的人,大家习惯用“高智低能”来总结。还有一种情形,大学生毕业后,许多找不到工作,你看上的工作,工作单位看不你,人家看上你的,你又看不上他。对此,大家给他们的另一个总结叫“眼高手低”。
我们给他们贴上“高智低能”、“眼高手低”的标签,可你是否反思过为什么出现此种现象。他们难道真的很笨吗,连基本的操作都学不会?生物进化论讲,物种进化时,是从低级向高级进化的,可做为高等动物的人类怎么反而在退化呢?这恰恰说明一个问题——病态教育。在孩子小时候,家长总想教他们学习知识,总想让他们考入好学校,可忽视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以致于上了大学,面对工作,却不知职场“水的深浅”,相当然的以想象的标准为基准,在职业面前挑三捡四,继而就成为别人眼中“高智低能”、“眼高手低”。
此种现象必须引起父母注意,父母该给培训班“高烧”退温了。在美国的教育中,所有孩子入校前都有“社会实践”要求。是否有“社会实践”经验,是决定学生进大学的关键卡点。美国学校之所以要求此点,其实就是“强制”锻炼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处理问题的随及应变能力。反观我们的家长,总把孩子放在摇篮里,为他们规划好一切,其实这既阻碍了他们动手操作的能力与处理问题的随及应变能力的培养,还会使得孩子思维出现逆向生长,阻碍了孩子的创造力、创新力,这是与健康成长相悖的。
童年应该是多彩的,做为父母,应该给他们“多彩”的童年,而不是陷入无穷无尽的计算公式与英语单词与语法句式的记忆里。在今年热播剧《猫爸虎妈》中,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到孩子的兴趣点在哪里。小孩子是喜欢亲近生活的,我们应该把培训班改为生活实践,这样既有趣,又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这是新时代的教育理念,亦是为他们的前途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