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和乡情,提起“两词”总有千丝万缕的记忆,每年、每次、每人……那些触及心底的故事都有不同的“温度”。
“温度”,在春运的日子有着美好与期许…火车站、汽车站、航站楼,在路上无论是返乡、返校还是返岗,匆匆的脚步总有走不完的坚持。
交通部门俗称的“春运40天”,并非只是一场人口大迁徙的社会形态,穿越于工作学习和家的城市间,对于交通出行更是一种特殊考验。春运40天,奔波于城市之间的我们其实并不孤单,因为交通部门职工的坚守与我们并肩在路上,有种“温度”体现在汽车站、火车站、登机处等出行的众多角落,微笑、贴心、方便让同行陪伴有了“爱”的温度。
提起春运出行,交通工具的选择总与“火车”紧密相连。随着我国改革发展步伐的“时速”和铁路总公司研发“中国质造”的速度,将我们从蒸汽机车的“怀旧”记忆中带到了高铁巨龙的“速度”时代,那些绿皮火车拥挤满载的“慢时光”也演变成为高速动车组安全舒适的“快节奏”,春运铁路服务见证了历史的时间轨迹。
如今走进火车站,无障碍标识会一路引导我们找到售票处,与那些年铁路引导人员“人工”服务相比,这种“无干扰式”服务让我们出行更加便捷,今年春运广州火车站的“机器人”服务、郑州火车站的“互联网+”服务……更让我们出行有了网络的时代气息。
“互联网+”的铁路出行模式,这些年已经悄然渗透至出行的方方面面,在我们最常用的12306网络购票服务中,提前60天购票、验证码升级、手机二次验证……网络购票空间在一次次服务办法中变得更加清朗、更加公平。在“互联网+春运”的日子里,火车站自动售取票机、自动检票闸机、自动列车信息查询机……便捷出行中处处散发着“馨”的温度。
方寸的火车票面上总能看到车次前“K、T、Z、D、G、C、L”等大写字母,这些代表着空调、特快、直快、动车、高铁、城际等不同车体、不同速度、不同线路的大写字母也记录了春运的出行时光。时至今日,铁路运力调配不断完善、服务产品不断更新、高速路网里程不断延长,普速和高速列车“混动力”让我们出行的选择更加多样化、环境更加舒适化、换乘更加便捷化。
无论是节前、过节期间以及我们返程的节后,浩浩荡荡的春运大军在全国各地火车站的候车厅人潮涌动,这里不仅考验着铁路的服务能力、服务质量、服务措施,也在考验着铁路工作人员岗位责任感。在享受便捷、舒适出行的同时,诸多媒体也从不同角度、题材、形式报道了他们“坚守”的故事,我们看到了列车司机、钢轨维修、高铁检修等春运幕后服务者的艰辛,焦点访谈有期节目《一封家书》用了记录的画面,为我们展现了铁路客运员的坚守,在眼前看到了一种职业操守与责任担当,在脑海浮现了他们的家人也有寄托也有心愿。交通部门的幕后台前,每一名服务我们春运出行的工作者触动着“酸”的温度,体谅他们心酸的劳动果实,让理性春运、文明出行更具有社会“正能量”。
春运的时光中,以铁路为例,无论是铁路与黄牛的唇舌大战,还是铁路对抗极端天气的常态服务,只有细心甄别春运才能感受时光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