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师生与陇海大院爱心集体交流
常思军(右)等老邻居给高新海讲微信的使用方法
中原网讯(记者 张翼飞 文/图)昨日上午,雨过天晴,春意盎然,郑州晚报记者再度来到幸福路5号院——“陇海大院”主人公高新海的家。
高新海穿着一件大红T恤,坐在床上看微信,这是他最近刚刚学会的“技术”;厨房里,他的“炊事员”孙豫生正在忙活,为他准备午餐;活泼可爱的两岁的侄孙骏骏跑来跑去,嘴里咿咿呀呀地唱着歌。他的爸爸高育虎是高新海二哥的儿子,高新海的二哥患肝癌去世后,他与高新海情同父子。他和妻子、骏骏经常上门照顾叔叔,让高新海享受到天伦之乐。
给大学生们做报告,传递“陇海大院”精神
“陇海大院”是2014年的感动中国人物,虽然时光流转,但他们并没有成为过去式,而是一直被广大市民所关注。他们自己也从来没有停止传播“相助、相知、相守、相伴”的大院精神,让更多的居民楼院都能像他们的大院一样充满邻里亲情。
高新海向记者介绍,继春节前应邀到郑州大学新校区给那里的大学生做了一场成功的“陇海大院事迹报告会”之后,最近,他和爱心集体的成员们又接受邀请,给几所大学的学子讲述大院的爱心故事,每次都引发强烈的“轰动效应”,让不少年轻的听众成为他们的忠实粉丝。
4月13日,他们来到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
4月19日,他们来到位于新郑龙湖的中原工学院南校区;
下周,他们要到黄河科技学院与大学生们互动交流……
每次都有三五百人聆听报告,不少人当场落泪
在报告会上,主讲人一般都是郑州铁路公安处警卫支队队长常思军,他被称为高新海身边“八大员”之一的“指导员”。作为最早照顾高新海、也最了解高新海经历的老邻居,这个大院40年守望相助的故事他历历在目。
昨日中午,执行公务结束后的常思军也来到了高新海家。他说,当几乎失去了所有亲人的高新海彷徨于生命的十字路口时,陇海大院的邻居们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洗脸刷牙、端屎倒尿、买菜做饭、送医喂药、聊天解闷……从青春少年到华发苍苍,不离不弃,相伴到底,大家都说:照顾老高,义不容辞,没有终点。
在报告会结束后的互动环节,大学生们问得最多的有两个问题。
“没有血缘关系,你们为什么能坚持40年之久?”
常思军说:“远亲不如近邻,最初是同情,但后来就变成了一种责任,高新海就像我们的家人,既然帮了就要帮到底。”
“今后你们怎么办?”
孙豫生回答:“更上一层楼!”
除了高校,他们还到郑州市财政局等机关单位传播正能量。每次至少都有三五百人聆听、感动,不少听众当场落泪。
一名市民听了报告会后给高新海发短信写道:陇海大院,精神可嘉,助人为乐人人夸。街坊邻居仁爱,年轻一代很帅,搞好传帮带,大院充满爱!向你们学习,向你们致敬!
深怀感恩之心,高新海记得
每一个帮助过自己的人
高新海是个热爱生活的人,患病之前,他是郑州市业余足球圈里小有名气的“铁大门”,他在“火车头少年足球队”担任守门员的风采至今被大家津津乐道。现在行动不便,但凡是有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和建业足球队的重大比赛,他都会守在电视机前观看现场直播,不少老朋友也会来到他家里陪他一起看球、评论。
最近天气晴好,高新海也会在赵新义、樊石头等朋友的帮助下,骑上自己的机动三轮车,到郊外看看风景,放松心情。路上,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比如抱着孩子去医院路途遥远打不到车的女同志、步履蹒跚的老人,他会主动把对方送到目的地,或顺利载上一程。
帮助过他的人们
他都写在本子上
高新海又是一个充满感恩之心的人。无论是获评“感动中国”之前,还是取得荣誉之后,帮助过他的人们,他都写在本子上,记在心里面。这次记者采访,他一定要通过晚报把那些好心人表扬一下:
郑州文明办的领导逢年过节都登门探望,送来慰问品和慰问金;郑州铁路局工会的沙主席、宋主席也经常到家嘘寒问暖;郑州铁路公安局和公安处的主要领导,知道常思军是照顾高新海的主力,特别嘱咐,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高新海有事情常思军可以优先去忙……
郑州铁路局郑州建筑段副段长张福刚,常年资助高新海,因为高新海目前住的房子比较老旧,他经常来看情况,说有什么需要修缮的随叫随到。
上海的宋明明也当过知青,他和高新海至今没有谋面,但从知青网上知道高新海的故事,深受感动,从2014年开始,每年春节前都给高新海寄来2000元现金。
中石化中原公司员工陈书乐,和亲戚做干货生意,他托人打听到高新海的住处,一次就送来35斤干香菇,而且是一斤一袋分好的。他说:“这不仅是慰问高老师的,凡是照顾高老师的老邻居、好朋友,都可以领一份尝尝!”
…… ……
高新海说:“现在我感到,自己身边不仅老面孔始终相随相伴,新朋友也越来越多,这个爱心集体不断在扩大。我很幸福,也很高兴,我希望郑州到处都是‘陇海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