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网讯(郑报融媒记者 徐富盈 文/图)中原区西流湖办事处铁炉村66岁的赵新和,干了4年多环卫工,两年前因为村里拆迁,他和村里不少村民一样,因为房子多房价高而拥有近千万元家产。只有两个女儿且都成家的他,有了这么多家产,还有每月近6000多元过渡费,他完全可以不干这个又苦又累又危险的环卫工行业。但是,赵新和不但没有像大家想象中那样辞职不干回家享清福,而且干得更好,他挑选的是最危险的路段,起早贪黑地干。
本报报道了赵新和和他的工作后,人民日报等多家网站转载,引起很大反响。办事处称赵新和的勤俭与苦干,是现代郑州郊边农民转变成新型市民的正能量代表。
不知道自己成“网红”
笑着说:啥名人?咱一个农民干个体力活
11月13日早上7点,中原西路与西四环交叉口南100米,南水北调跨西四环大桥上,大车和小车川流不息,就在车辆留出的夹缝中,赵新和拿着铁锨清理桥面上的小石子。一侧停着他的装垃圾的小三轮车,车上放着他发明的“扫石子神器”——轮胎制作的特殊扫帚。因为过往车辆拉石子的特别多,有的车上淌着水,路面上到处水汪汪的,把他的鞋和裤腿都弄湿了,但他还是认真地用铁锨清理每一个小石子。“这条路,是荥阳贾峪镇的石子厂向郑州送石子的最主要的路,白天只有通过这里进市区。这些车多是超载的,跑得又快,石子落得特别多,很多石子都是机器刚碎过,带的尖很锋利,车轮碾压后,不但会毁车胎,对路面也毁得厉害,所以,我就做了这把特殊扫帚。”
赵新和说着,让记者小心身后的车。“四环快速路上的车太快,你小心,我穿着衣服反光,惹眼,司机远远能看见。”他说着,示意记者向桥边躲。他却不停在车流边上,小心用铁锨收集石子后放到车上。问起媒体报道让他成了“网红”,他自己有啥感觉。他笑了:“我没有手机,也不会用,女儿通过网上看到后给我说了,说我成名人了。啥名人?咱一个农民干个体力活,没啥值得报道,我这样干着,让大家有干净的路走,多好!我会一直干下去。”
干活从不偷懒
主动要求到最危险路段
赵新和所在的单位是四环快速路养护中心西四环管护班,班长马攀峰介绍,赵新和4年前就到西四环快速路管护班来干了。人非常踏实,话不多,指定的工作干得非常好,从不偷懒。
马攀峰说,环卫工们所干的最危险的路段,就是立交桥上和桥下。赵新和干的是最危险的路段,4年前他刚干这活时,在陇海铁路立交桥下干,因为过铁路下穿立交桥,桥面相对窄,而车多车速高,非常危险。两个月前,南水北调大桥桥上路段缺人,他又主动要求来这段干,这里也挺危险的。这段不仅叫四环,又是310国道,过往的大货车特别多,也非常危险。“可以说,老赵对工作,从不挑不捡的,哪里是危险的工段,同事有担心不想干的,他就去干。”
看看大家怎么说赵新和
同事:人很实在,也吃得了苦
同事刘子强是刁沟村人,也是城郊村子拆迁改造户,他在这个岗位上也干两年了。“我负责西四环中原路这一段,我们属于市政管,和老赵不是一个单位管,但我们平时也交流,说实在的,老赵在西四环上的工作,比我们的活儿累,也比我们的危险。他人很实在,也吃得了苦。”
女儿:非常敬重他,也希望他平平安安
赵新和的女儿赵桂芬,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大孩子两岁半,小的刚过百天。问起对自己父亲的看法,她说,父亲一生勤俭持家,邻里和睦。“他起早贪黑我担心他身体,但是我最担心的,就是他这个行业很危险,每次媒体上报道环卫工被车撞,我心里就难受,就不想让他干,因为现在和4年前不同了,现在家里过渡费已经不少了。但我爸还是一天都不歇,作为女儿,我非常敬重他,也希望父亲平平安安。”
村主任:他是我们村民的榜样
铁炉村村主任赵西杰介绍,赵新和家是二队的,村里拆迁改造后,暂时住在化工路兰寨村,“这是一个非常本分的村民,吃苦耐劳。当农民大半辈子,天天干活成了习惯,不让干不行。不过,像赵新和这样,完全有条件更换一个更安全更体面的工作,但是他还坚守环卫工的岗位,工资与同行的相比也不高。他是我们村民的榜样。”
办事处:
城郊农民向新型市民转变的代表
魏少杰说,一位最基层环卫工的平凡事迹,能被人民日报网站转载,把赵新和推向全国,这件小事中透出了赵新和的不平凡。“农民没了土地,成为新型市民,他们分得不少房产:是坐拥千万房产享受新生活?还是保持自己的苦干实干精神?赵新和选择了后一条。他是郑州市郊农民转型市民的一位正能量代表。我们办事处已经把情况申报中原区文明办,把赵新和坚守吃苦的岗位,不忘初心的精神,当成我们身边的典型,让大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