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要闻中原网> 新闻中心 > 郑州要闻 注册登录

郑州首届“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候选人展示

2016-12-13 08:08:31来源:中原网
字号  

    郑州晚报截图

    3号候选人候选人:治安支队危爆大队负责人刘成俊

    推荐人:治安支队支队长 周德生

    推荐词: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他知命惜命却无所畏惧;面对一触即发、险象环生的爆炸装置,他命悬一线却从不后退;上万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他直面生死却义无反顾,用个人的生死换取他人的安全。

    刘成俊,男,汉族,1966年8月出生,河南郑州人,大专学历,198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0年10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任郑州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危爆大队负责人,三级警督警衔。

    从警以来,刘成俊长年战斗在排爆工作一线,凭借过人的胆量和过硬的本领,先后排除并销毁各类废旧弹药11000余枚、爆炸装置500多个。他曾经成功排除了解放后郑州出现的第一枚邮件炸弹,一次性成功排除并销毁废旧炸弹1300多枚,连续3天销毁废旧硝铵炸药50多吨,创下了省市乃至全国之“最”。特别是近年来,作为郑州“第一排爆手”,每当警情来临时,刘成俊总是冲在最前面,与生死“零距离”接触,冷静判断、果断处置,将一个个随时都可能致命的爆炸装置成功排除。

    由于成绩突出,他先后荣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河南省优秀人民警察”、“河南省优秀中原卫士”、“河南省十大优秀部队转业干部”、“河南省上合安保先进个人”、“河南省公安民警十大忠诚卫士”、“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连续三年被郑州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工作者”,并当选为河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十届党代会党代表,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4次。

    面对转业从警他不改初心

    用加倍努力提升素质、练就硬功

    刘成俊在部队时是一名工兵营长,一直从事地雷爆破专业,与地雷、炸药打了17年交道,多次因为任务完成出色立功受奖。2000年10月,刘成俊从部队转业回郑后,不顾家人和好友再三劝阻,毅然选择到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危爆科工作,继续投身于这个危险的职业。

    “每一次排爆,都有生命危险,因为爆炸装置各种各样,就算经验与知识再丰富,也不可能排除有意外情况发生,排爆手只有一次机会”,重新回到排爆岗位的刘成俊清醒地意识到,以往的技术和经验已不足以应对新时期恐怖爆炸犯罪出现的新情况。

    为尽快适应新形势、新岗位的需要,100%打赢每一场战斗,他开始通过各种渠道为自己“充电”。在温习相关排爆理论的同时,刘成俊从单位借来成功案例进行学习研究,从中汲取前辈们在排爆过程中的做法和经验,详细记录犯罪分子制作“土炸弹”和实施爆炸犯罪的主要特点,并想方设法复原各类爆炸装置,研究其制作规律和特点。有时,为了掌握一项爆炸装置的性能,刘成俊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一待就是一整天,反复实验、反复研究,直到把原理弄清才罢休。

    为能静下心来、耐住性子,刘成俊重新拾起在部队时的训练方法──穿针引线。他将20多根小型缝衣针按照一定间隔分成两排或三排插在木板上,然后用镊子夹住一根细线,轻轻地穿过一个又一个针眼,直到将所有针连在一起,才算完成一次。一天下来,刘成俊经常是累得腰酸背痛、两眼发花,但他从没有放弃,始终坚持着。

    为加大训练难度,他利用时钟、纸盒等物品制成“定时炸弹”,强迫自己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穿针任务,直到镇定自若、既快又稳。用他的话说,“只有平时多流汗,才能战时保住命”。通过不懈努力,刘成俊练就了盯着针线几个小时却纹丝不动的心理抗压能力。

    面对废旧弹药他心静手稳

    用超人毅力化险为夷、变危为安

    我国现代经历了数十年的战火洗劫,各地遗留下了种类繁多、难以数计的未爆弹药,而这些弹药多深处地下,或隐于水底,或散于民间,在土建施工和各种打捞挖掘作业中被发现,若不及时有效处置,一旦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2002年1月7日,根据群众反映,在某施工工地挖出了一些炮弹。刘成俊接到处置命令后,带着同事迅速赶赴现场。他第一时间要求工地停止施工,将工人全部转移至安全地带,尔后,才勘察现场。

    刘成俊认为是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紧急撤离时埋下的,有炮弹、手雷、手榴弹等,装药为有效期100年的TNT炸药,历经几十年弹体已严重锈蚀,埋弹深浅和数量未知,周围几百米就是居民楼,如果处置不当就会造成爆炸。刘成俊确定用人工方式排除。他冒着严寒从早上9点多,一直忙到下午5点多,才将1100余枚旧炸弹成功排除,足有一个“小型弹药库”的存量。如果这些炸弹爆炸,方圆500米之内的楼房可能就会夷为平地。

    为了确保安全,刘成俊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组织装车。起运时,驾驶员看到足足一卡车炸弹,面露难色。刘成俊说:“不行我坐大厢,一旦有危险,我叫你,你跳车来得及,放心开吧!”驾驶员不好意思地说:“你都不怕死,我还有什么好说的,你坐副驾驶位就行。”在安全地带,刘成俊又亲自组织销毁这批废旧炸弹。

    2002年8月5日,接到上级指令:登封市大冶镇发现废旧炮弹。刘成俊受领任务后,立即带领同事赶到现场。经过勘察,确定是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遗留下来的燃烧弹。当时天气炎热,室外温度40多摄氏度,地表温度达到50摄氏度。

    刘成俊立即穿上防爆服跳进坑里,和另外两名同事一起展开作业。不料燃烧弹的药物外泄,一下子在刘成俊的手上着了起来,还引燃了坑内几枚裸露外泄的弹药,如不及时熄灭火苗,极有可能引发爆炸。在千钧一发之际,刘成俊一边指挥同事用泥土压制火势,一边协调人员向坑里灌水。火熄灭后,刘成俊和同事像摸鱼一样,一个一个地往坑外捞。可是一露出水面,燃烧弹又开始着火。刘成俊果断暂停行动,协调人员找来水桶装满水,捞出一枚就放到水桶里。就这样,经过3个多小时努力,终于将52枚燃烧弹、3颗手榴弹及5枚手雷全部捞出,并移至安全地带销毁。

    2008年3月13日上午9时,正在家里调休的刘成俊接到上级指令:敦睦路某施工工地发现旧炸弹,要求立即处置。刘成俊迅速赶赴现场,仔细勘查,发现炸弹堆放的位置是个弹药库,炸弹是装在木箱堆放起来的,通常装的是TNT炸药。现场有天然气管道,一旦爆炸,后果不堪设想。刘成俊凭借在部队多年学到的排爆知识和经验,经过长达5个半小时的艰苦作业,成功将1341枚旧炮弹排除,并和同事一起分批将旧炸弹转移至黄河滩地予以销毁。

    任务完成后,当其他人在做收尾工作时,刘成俊却累得坐在起爆器旁睡着了。事后,他不惧危险、勇于排爆的事迹,相继被省、市电视台5个频道和多家新闻媒体报道,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为郑州公安赢得了荣誉。

    从警以来,刘成俊先后成功排除并销毁废旧弹药11000余枚,为郑州乃至全国的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当被人问起,“面对那么多一触即爆的废旧弹药,你害怕吗?”刘成俊笑笑说:“怎么不怕?对于一个排爆民警来说,任何一次作业都是一场生死赌局,赢了,可以平安回家;输了,可能连个全尸都留不下。但为了人民群众的安宁,任务面前我不能有丝毫犹豫,更不能退缩不前,因为我是一名排爆民警!我不上,谁上?”

    面对生死考验他冲锋在前

    用过硬技术冷静判断、成功处置

    废旧弹药多为制式,排除起来很危险,却有章可循,然而犯罪分子制作的爆炸装置五花八门,破解难度倍增。

    2001年12月12日,正在吃午饭的刘成俊突然接到警情:在省某医院康复中心,一名歹徒携带自制的炸药包挟持一名大夫,准备实施爆炸,情况非常严峻!刘成俊撂下饭碗就往现场奔去,在路上他脑海里不停地思考着现场情形和准备采取的处置方法。待现场民警将歹徒控制并将群众疏散到安全地带后,他一个人带着设备慢慢走向二楼,对爆炸物实施勘察和排除。

    那是刘成俊第一次感到周围是那么安静,好像只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同时他也感受到了紧张和孤独,手心的汗不停往外冒。他穿着排爆服,走得非常艰难和缓慢,脑海里不停地思考着排爆的流程。来到爆炸物前,他慢慢地靠近趴在地上,轻轻地打开包裹,像伺候刚刚出生的小孩一样,生怕触动爆炸装置,引发不可挽回的后果。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近一个半个小时努力,刘成俊终于将那个装有2公斤多硝铵炸药、2枚电雷管和6节电池以及点火开关的爆炸装置安全拆除,现场顿时一片沸腾!这个时候,刘成俊才发现自己身上厚厚的毛衣已经被汗水浸透了……

    2006年8月12日晚上,治安支队接到新密市公安局报告,称新密市一家旅馆内放置了一枚爆炸装置,现场十分危险。接报后,刘成俊和战友驾驶排爆车火速赶赴现场。简单了解情况后,他们立即按预定方案和操作程序展开工作。

    考虑到这家宾馆使用的是民房,为保证安全已全部断电,楼内一片漆黑,楼梯又陡又窄,加上天气炎热,身穿排爆服的刘成俊在两名民警的协助下才艰难上到三楼。借着手电筒,刘成俊发现此爆炸装置采用双回路电点火引爆,结构复杂,可是由于地方狭小,无法使用专业设备进行检查和现场销毁,只能人工排除。

    由于身着厚重的排爆服,操作起来很不方便,全身心投入的刘成俊不顾自身危险,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几次卸掉防爆头盔与防爆手套进行作业。后来在拿毛巾擦汗时,刘成俊才发现脸被划破了,雪白的毛巾被血水染成红色。就这样,刘成俊小心、小心、再小心,像在给爆炸装置做心脏搭桥手术一样,经过两个多小时努力,终于将爆炸物与点火引线、点火线路剥离,又分两次将爆炸装置移至房顶平台,将15管(2.25公斤)硝铵炸药、6节1号干电池、2枚电雷管和导电线组成的爆炸装置成功拆除。由于排除及时,为刑侦部门成功侦破此案提供了有力证据。8月14日,刑侦部门成功将两名犯罪嫌疑人抓获。

    2015年1月17日15时许,治安支队危爆大队接到市局110指令:高新开发区某大学家属院一居民楼四楼发生一起自制爆炸物品爆炸事故,要求迅速排爆。接到指令后,刘成俊和同事驾驶排爆车赶赴现场。经勘查,当事人是郑州某中学一名初三学生,平时酷爱化学,此爆炸物是他自制的一种威力巨大、敏感性极强的高能起爆药,共分装5袋,威力相当于10公斤TNT炸药的当量,由于当事人操作不当,其中1袋发生爆炸,当事人被严重炸伤,房间物品不同程度受损,现场还有4袋没有爆炸。由于该爆炸物品敏感性极强,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小区居民得知此情况后情绪紧张恐慌,不敢回家。

    情况紧急,不容犹豫,刘成俊和战友立即划定警戒区域,疏散无关人员;然后根据现场情况,研究制订了周密排爆方案。一切准备就绪后,刘成俊穿上排爆服,用专用设备绳钩组,历时4个半小时,将爆炸物从四楼居民家中转移到楼外草坪上,用水和醋酸进行浸泡,做进一步处理。

    19日下午,刘成俊再次穿上排爆服,一步一步艰难地将爆炸物转移到小区一安全开阔地带,成功将爆炸物稀释分解失效。爆炸物排除后,小区群众拍手称赞:“人民警察是好样的!”

    如今,已年近五十的刘成俊早已是郑州公安排爆队伍的领头人,无数次的排爆经历让他更加谨慎、镇静地面对每一次险情,也让他以这样的严格标准要求排爆大队每一个民警。闲暇之时,他把自己多年来的心得和体会手把手地教给大队的新人。“新人肯定要培养,但只要还能上,我还是要冲在前面,等他们将来挑大梁的时候也会是这样的!”在刘成俊的带领下,近年来危爆大队民警2人次荣获“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1人次荣立个人一等功、6人次个人二等功、10人次个人三等功。

    面对亲人担忧他风雨兼程

    用无悔奉献书写忠诚、践行誓言

    “早上出门,晚上能否回去,每天都是问号。”这是排爆民警们常说的一句玩笑话,也充分说明这项工作的危险性。上万次与死神擦肩的刘成俊更是明白这些,但为了不让家人担心,他执行任务从不会提前告诉家人。“按理说,当警察是一个很光彩的职业,可干排爆这行多年,在前几年除了我爱人,家里老老少少没人知道我在公安局具体是干啥的。”

    每次有任务,刘成俊都会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我去趟单位,一会儿就回来了”。其实,他心里很清楚,排爆这个职业,谁能保证安全?说不定这句话就是对家人说的最后一句!一开始妻子并不想让刘成俊干这一行,但看到他的坚持后,还是选择理解他、支持他。每次执行任务,尤其是在夜里执行任务时,妻子从不睡觉,而是静静地守在电话前等待刘成俊报平安。而每次刘成俊的排爆任务一结束,第一件事就是给妻子打个电话:“没事了,我马上回去!”

    从警16年的排爆生涯中,刘成俊几乎没有陪伴妻儿度过一个完整的假期和春节。不执行任务时,刘成俊不止一次交代两个儿子:“爸爸干这个工作,危险时时处处都在,无论什么时候,你们俩儿都要听妈妈的话,关心妈妈,好好照顾妈妈。”

    刘成俊干上这个职业,最担心他的人除了妻子,还有他的父母。刘成俊的老家位于郑州市区郊区,但因工作繁忙,他却很少回家探望双亲。为了不让父母担心,他一直不敢告诉父母自己所从事的具体职业。直到有一天,老母亲从电视上看到儿子排爆的身影,打来电话询问时,他才故作轻松地如实以告。老母亲在世时不止一次对他说:“孩啊!每次在电视上看你排爆时,我这老揪心呀!”

    然而提及母亲,刘成俊总会心里泛起阵阵酸楚。2014年10月7日,是个让刘成俊终生难忘的日子。那是国庆长假的最后一天,正在调休的刘成俊接到指令,位于民主路与太康路交叉口附近的一个施工工地发现了2枚炮弹,他二话不说,第一个赶到现场。经过几个小时的忙碌工作,危险终于排除,正当他如释重负地准备返回时,突然接到老父亲的电话,“成俊啊,你快回来吧,你妈不中了!”等他赶回去的时候,老母亲因突发性脑溢血已悄然离世。母亲临终前没能见到自己最挂念的儿子,刘成俊也没能和母亲说上最后一句话,留下了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他长跪在母亲的灵柩前失声痛哭。每每想起此事,愧疚像无数条小虫子一样撕咬着刘成俊的心。

    有一种执着叫无悔,有一种信仰叫忠诚,从警16年来,刘成俊虽然经历了太多的生死考验,但他从未有过放弃排爆职业的念头。刘成俊坦言这些年来,面对一次次惊险的排爆场面和家人朋友的担心,自己也曾困惑过,但职责和忠诚使他仍然义无反顾地坚守。“其实我的想法很简单,干这一行不图别的,就为了身后那么多群众恐惧和期待的眼神,为了给他们带来安全,我经历点危险和考验,心里很踏实。只要群众需要,我会一直这么干下去!”

    郑州晚报截图

    4号候选人:犯罪侦查局警犬训导支队民警 张琰

    与犬同行 共护平安

    推荐人:犯罪侦查局警犬训导支队支队长 马开飞

    推荐词:七年坚守,七年付出;以队为家,以犬为友;他与无言的战友一起,协助侦破100多起大案要案;与爱犬密切合作、南征北战、恪尽职守,圆满完成了第十六届亚运会、“9·3”阅兵等300余起大型活动安保执勤任务,真正做到了守护安宁、庇佑幸福。

    他用辛勤汗水和执着付出,在特殊岗位上书写了人民警察的铁血丹心,展示了警犬训导员的无限忠诚!

    张琰,男,汉族,1984年2月出生,河南郑州人,本科学历,200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9年10月参加公安工作,现任犯罪侦查局警犬训导支队民警,一级警司警衔。

    张琰同志2009年从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警犬技术专业毕业后,一直在犯罪侦查局警犬训导支队工作。7年来,他每日与警犬为伴,起早贪黑在训练场上与警犬一起摸爬滚打,凭借过硬的技能,与无言的战友一起,协助侦破了100多起大案要案,圆满完成了上级赋予的第16届广州亚运会、第26届深圳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第12届河南省运动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和2015年“上合会议”等300余起大型活动安保执勤任务。

    由于成绩突出,他先后荣获公安部“广州亚运安保标兵”、公安部南昌警犬基地“警犬技术宣传先进个人”、河南省“上合安保先进个人”、郑州市“优秀公务员”等称号,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

    坚定选择,义无反顾

    张琰从小就喜欢养狗,狗的聪明和灵性让他一直对狗有着特殊的感情。2005年9月,他一路过关顺利考入中国刑事警察学院。选择专业时,家人建议他选择刑侦或治安专业,但从小就对警犬侦查破案心驰神往的张琰,毅然选择了自己喜欢的警犬技术专业,从此走上了“与犬共舞”的从警之路。然而,走好这条路却并不容易,张琰经历了诸多考验和磨难。当头第一关就是如何和犬建立感情。

    “莎莎”是张琰从警后接触的第一只犬。初次结识“莎莎”,张琰一下就喜欢上了它活泼可爱的性格,但仅有几个月大的“莎莎”却根本不买张琰的账。为了驯服“莎莎”,张琰像带小孩一样,没事就和它聊天,和它一起做游戏,还买来各种美食,边聊天边讨好,整整用了一个月时间,才让“莎莎”接受了自己。

    与“莎莎”接触了一段时间,他还渐渐摸索出一些驯服警犬的办法。要让它听话,就必须站在它的立场上想问题,揣摩它的脾性,知道它想要什么、喜欢什么,多与它玩耍,给它抚触按摩。“‘莎莎’特别聪明,通过眼神我能读懂它在想什么,它也能揣摩出我的心情,心情好的时候它便不停地与我嬉戏,心情不好的时候它便会趴在一边静静地陪着我。”谈起和“莎莎”在一起的时光,张琰总是有说不完的话,脸上充满了笑容。

    与犬建立感情还算容易,但消除人们的偏见和不理解却十分困难。警犬技术称得上是冷门专业,加上警犬训练脏、苦、累、臭,让许多人望而却步、改选专业。当同学们得知张琰的选择后,都感觉到非常意外。许多男同学一见面就和张琰开玩笑:“干啥不好,非要养狗!”一些女同学受不了张琰身上的味道,见面就拿手在鼻子边不停地扇,甚至还有人直接和他断了来往。

    同学们的表现像一盆冷水泼在了张琰头上,也让他思想上第一次产生了波动,甚至有些彷徨和迷茫,一惯的笑容也不见了踪影。那段时间,他很少与人交流,没事就带着犬,一个人独坐在操场的角落里胡思乱想。警犬似乎知道张琰的心事,就那样静静地趴在地上陪着他。

    也许是警犬的灵性感动了他,没过几天,他又恢复了生龙活虎的状态,全身心投入到了警犬训练和技术学习当中。因为在他的心目中,警犬早已成了他割舍不下的“战友”。他坚信,只要执着热爱、勤奋努力,即使与犬为伴,也能创造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对此,有很多人不解:“你为什么这么专注于警犬训导职业,是不是和狗有什么特殊的缘分?”他说:“有没有缘分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要训练出一只优秀的警犬,不用心投入是不可能的。”透过张琰朴实的话语,折射出的不仅是他对警犬事业的热爱,更是对人生梦想的不懈追求。

    与犬为伴,勤学苦练

    也许当一名警犬技术民警,听起来很轻松,不就是养养狗,陪犬训练吗?其实不然,这是一门技术难度很高的专业活,犬虽有灵性,但要把普通的犬训成特殊的“武器装备”,带犬民警付出的努力和汗水是常人无法想象的,而张琰就是以“玉不琢,不成器”的匠人精神,悉心钻研着自己的业务技术。

    2009年,张琰分配到市公安局警犬训导支队后,鉴于他优异的学习成绩,支队领导专门把公安部奖励的那条纯种德国牧羊犬“猛虎”分给了他。张琰在感谢领导期望和信任的同时,更感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猛虎”身材健硕,性格活泼,为了熟悉它,尽快得到它的认可,张琰直接将铺盖搬到了训导队,每天除了吃饭、睡觉都和“猛虎”待在一起贴身生活。他亲自给“猛虎”喂食、洗澡、刷毛、清理圈舍,每天定时带它玩耍、训练,同它交流,和它做游戏,时不时买来牛肉、火腿和玩具做为“惊喜”奖励它,就这样,通过一个多月时间的悉心照顾,“猛虎”很快接受了张琰。

    正所谓“台上10分钟,台下10年功”,要让警犬按照训导民警的指令,完成一连串的侦查技术动作,不是轻而易举做到的。为了增强“猛虎”的服从意识和侦查搜索能力,张琰根据警犬生活习性,分层次开展强化训练。

    他针对警犬早上时间比较兴奋,嗅觉、听觉比较灵敏的特点,坚持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步行一到两公里,沿途设置3~5个嗅源或遗留物品,然后再返回单位,带着“猛虎”进行搜索。常常是警犬走2公里,张琰就得走4公里,虽然经常累得腰酸背痛,有时还被杂草荆棘划伤手脚,但他也从无怨言。

    针对上午9点以后到下午4点前,警犬的嗅觉和视觉下降,张琰就带着护具和玩具,和“猛虎”一起到训练场上进行指挥服从、通过障碍和扑咬训练,光是坐、立、躺、滚、前进几个基本姿势,张琰每天就得喊上几百遍,还得用手帮助警犬完成连贯动作,强迫犬记住这个姿势。

    障碍训练更是不易,每一个障碍,张琰得先过,不小心还会被犬带下障碍,摔倒在地,磕伤膝盖。有时他会故意激怒警犬,引诱警犬上来扑咬。警犬兴奋了,劲头也就上来了,当然随之而来的是有可能会被犬误伤。

    有一次,“猛虎”异常兴奋,扑咬得十分凶猛,以至张琰有些“得意忘形”,用没有戴护具的左手拍打犬的背部,被处于兴奋之中的警犬猛咬了一口,顿时血流不止,疼痛难忍。但张琰为了保持警犬的积极性,既没训斥它,更没对它动粗,而是立即停止训练,一边轻轻地抚摸它,一边亲切地呼唤着“猛虎”的名字,直到“猛虎”平静下来。张琰又耐心地将手中的火腿喂给“猛虎”,才急忙跑到医务室包扎伤口,造成左手上至今还留有两个犬牙咬过的伤疤。

    每每提起此事,张琰总是感慨地说:“每次冲撞都是一次内心深处的交融,这时只要你对它好,它就会对你更加忠心耿耿,只要你一声令下,哪怕是赴汤蹈火,它也在所不辞。”就这样,每天训练完毕后,张琰还要精心调理警犬晚餐,之后将犬舍打扫干净,再带上警犬来到操场进行一些夜间课目训练,强化警犬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以确保警犬在全天候条件下能完成各种任务。一天下来,张琰经常是累得腰腿酸痛、沾床就能睡着,但他却十分享受训犬的过程,这种体验是普通民警无法体验的,更是常人眼中难以理解的。

    张琰常讲,训练警犬没有捷径,只能朝夕相伴,不厌其烦。多年来,为了让警犬形成条件反射,适应不同的环境、气候条件下的任务需要,他坚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无论春夏秋冬,每天都要带犬跑上几公里,周而复始,从未间断。在他的努力下,警犬“猛虎”相继拿下了支队2010和2011年两次年终技术考核第一名,自己的体能训练成绩也在单位名列前茅。

    默契配合,屡破大案

    从初相识到心相交,严格的训练、日积月累的交流,不仅使警犬的技能得到了全面提升,而且潜移默化的情感交融也让他们之间达成了细微的默契。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双方都会心领神会。每遇重大案件,他们都能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寻找犯罪分子留下的蛛丝马迹,使许多疑难案件得以成功侦破。

    2010年1月22日,金水区经三路一小区内,一女子被杀,身上钱财被洗劫一空,由于线索有限,市局要求警犬训导支队迅速赶赴现场协助侦破。张琰临危受命赶赴现场后,经过了解,得知被害女子是小区住户,在买东西回来的路上被人杀害。由于案发现场处于闹市区,来往人员较多,现场气味较为复杂,为警犬搜索追踪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张琰带着刑侦犬“猛虎”深挖细查,利用被害人的血迹以及犯罪嫌疑人遗留下来的足迹等作为嗅源,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地毯式搜索追踪。经过不懈努力,很快在小区北边的小路上找到了一枚依稀带有血迹的脚印,并根据此外围现场物证,顺线追踪到了正要翻墙逃跑的犯罪嫌疑人,仅用了不到3个小时便破获一起现行命案,大家无不为张琰和警犬“猛虎”的优异表现称赞惊叹。

    2012年4月22日,一名出租车司机在郑州市北环某公园内被杀害,引起许多出租车司机的持续关注。接到报案后,市局迅速启动命案侦破机制,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专案组展开侦破,张琰奉命带领刑侦犬“阿宝”赶赴现场,通过了解案情、现场勘查,让警犬“阿宝”利用现场死者血迹和覆盖在尸体上的断树枝作为嗅源,对现场周边展开追踪搜索,最终在距现场100多米处,发现了几枚凌乱的足迹。张琰以此为中心带领警犬展开进一步扩线搜索,在不远处发现了留在一条断树枝顶端的微量生物检材,后经技术民警检验比对,随即锁定了一名前科犯罪嫌疑人,为案件侦破做出了重大贡献。

    2014年11月21日凌晨,郑东新区某繁华路段发生了一起五金店老板被杀案件。案发后,张琰奉命带犬参与此案侦破。进驻现场后,经过反复勘查,搜血犬“球球”在千宁街附近一处草地上出现重嗅反应,张琰立即进行再次细致勘查,找到了一枚较为新鲜的现场物证,确定为犯罪嫌疑人所留。在此基础上,张琰携警犬继续追踪,最终在案发现场周边某饭馆门口,将意欲逃跑的犯罪嫌疑人余某成功抓获,使这起杀人案迅速告破。

    几年来,张琰先后与刑侦犬“猛虎”、搜血犬“球球”和搜毒犬“壮壮”等10余条警犬默契配合,成功协助侦破了100余起大要案,为维护郑州安全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

    南征北战,屡建战功

    近年来,随着反恐形势的日益严峻,做好大型会议、大项活动的安保任务更加艰巨繁重,为了确保活动安全,除了加强人力、技能投入外,更多地发挥警犬搜爆排危的特殊作用,成为确保活动圆满进行的又一道安全屏障。

    2010年第十六届亚洲运动会在广州举行,先后有45个国家和地区的9700多名运动员参加比赛。为了确保亚运会安全,公安部决定从全国抽调警力参与安保工作。张琰作为河南援助民警的一员,参加了这次大型安保活动。

    受领任务后,张琰带领搜爆犬“鲍比”顶着40多度的烈阳灼热,认真对任务区内每一处场地、每一辆车子进行细致检查,先后安检车辆1300余辆、场地30余万平方米,发现各类易燃易爆和腐蚀性溶剂200余瓶,烟花、鞭炮等20余件,管制刀具、钢管等危险品103件,为确保亚运会绝对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张琰因此被公安部授予了“亚运安保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15年9月3日,为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国家决定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纪念大会和阅兵式。为了确保活动绝对安全,从8月初开始,张琰按公安部命令,携警犬“阿泰”进京与其他安保人员一起担负天安门广场看台等核心区域的安全检查。受领任务后,张琰每天天不亮就带着“阿泰”赶赴任务区展开工作,一直忙到晚上七八点,每天工作均在10个小时以上,先后安检场地约10万平方米,观礼台座椅3万余个,车辆300余辆。

    2015年12月,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总理)理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在省会郑州召开。在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经验少等情况下,为确保会议安保万无一失,张琰和同事提前半个月进驻现场,对上合会议中心会场──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及周围酒店、广场等设施进行拉网式安全检查。

    为了在规定时间内高标准完成任务,张琰带着警犬加班加点、连明彻夜工作,累了就带警犬窝在皮卡车上打个盹,饿了吃口盒饭、喝口矿泉水继续奋战,从不让自己检查过的区域留有任何死角或隐患。在奋战会议安保的近30多天中,张琰带领警犬先后安检场地20多万平方米,房间300余间,车辆80余辆,查出工业酒精、气雾剂、刀具等易燃易爆和违禁物品700余件等。因任务完成出色,张琰同志荣获了“2015年上合安保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从事警犬训导工作以来,张琰先后参与各类不同的安保活动300余次,都认认真真,一丝不苟,不仅为大项活动的安全举办贡献了力量,也让同行们对警犬训导民警刮目相看,用实际行动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业绩。

    回顾过去他无限感慨、无怨无悔;展望未来,他志存高远,勇攀高峰。张琰表示将继续默默坚守,不忘初心,砥砺前进,在警犬训导的特殊天地里,和无言战友一起不辱使命,守护绿城平安、百姓安宁,书写刑警无悔人生!

编辑:赵静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相关搜索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
新闻娱乐胡辣汤视频图片微中原我新闻心通桥郑州通房产教育汽车名企旅游县市区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