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频道中原网> 注册登录

高明三水启动文旅合作模式 实现“1+12”

2016-12-14 09:39:46来源:南方日报
字号  

    从西江上空向下俯拍,照片上的高明和三水两区地形狭长,犹如佛山西部一对展翅欲飞的翅膀。欲展翅高飞,“双翼”的亲密合作不可或缺,在这一背景下,高明和三水两地多次展开交流碰撞,以共谋“弯道超车”。

    从文体旅游领域来看,两地合作将大有可为,“1+1>2”的故事,或将在两地共同上演。

    而事实上,在本周高明、三水两地共同签署的《佛山市高明区、佛山市三水区合作框架协议》中,就已经明确提出,高明、三水将在特色小镇等文化旅游文化建设方面,通过共同规划、错位布局,打造特色鲜明、风格各异的旅游景点,实现抱团发展。

    同时,两区还将有机整合旅游资源,加强旅游项目合作和旅游宣传联动,充分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送,进一步擦亮两区旅游品牌,做大做优两区旅游产业。

    在笔者看来,这一合作框架协议的提出是具备现实基础的。众多周知,高明和三水素来以文旅景观优势闻名佛山五区。从旅游产品来看,三水有芦苞温泉、长岐古村、荷花世界、森林公园等胜地闻名遐迩;而在40公里之外,高明皂幕山、盈香生态园、美的鹭湖度假区、海天工业游等项目同样声名远播。

    如此,两地在旅游资源的整合方面无疑有了共同的基础和天然的亲近感。

    从某种程度而言,这种共同的基础和天然的亲近感不仅仅来源于两地较强的旅游资源基础上;在先天不足领域,相隔40公里的佛山西部两区同样有着“亲密”的共同语言。可以说,用“只见星星,不见月亮”来形容两地旅游资源的现状是恰如其分的。

    名山大川的缺乏让两区的文体旅游产业的对外吸引力明显不够。许多外省的游客想到珠三角旅游的时候,脑海中浮现的可能是广州或深圳等著名的大都市,而三水、高明这类珠江西岸小城则难以让人印象深刻。

    因此,当务之急在于两地如何给珠三角乃至全国,甚至更广阔的范围内的游客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综合考虑,笔者以为“城乡游”、“休闲游”、“慢生活”等主题和噱头是高明和三水两地可以共同经营的目标和话题。在珠三角都市繁华圈内,倘若有一处慢生活之旅,对游客的吸引力显而易见。

    发达的旅游业离不开顺畅的交通运输,在这一领域,高明和三水的合作无疑是资源互补的最佳注脚。当前,三水在全市已率先进入“高铁+城轨”时代,并有多达5条过境高速公路;而高明则有望迎来全市首条现代有轨电车示范线、广佛地铁二号线、珠三角干线机场等交通要素集聚。

    倘若集两地交通优势之利好共同吸引外地游客,可以预见,高明、三水两地未来的游客数量或将呈几何倍数递增。

    单打独斗,不如抱团取暖。在过去的若干年里,不论三水还是高明,提起区内的旅游业发展,往往发出一声无奈的叹息:旅游资源相对分散、游客吸引力和凝聚能力有限等无可改变的现实情况时刻制约着旅游行业的发展壮大。一个尴尬的现状是,来三水或者高明的游客往往很难寻到一处能让自己愿意过夜的景点。

    因此,如何吸引外地游客“过夜游”成为此次两区合作的重点目标。有鉴于这一共同的目标和需求,以鄙人之拙见,建议高明和三水共同推出让游客心动的“过夜游”路线组合。举个例子,倘若“芦苞温泉度假村+长岐古村+皂幕山+美的房车体验基地”成为一条组合路线,那么其中至少有两至三处景点能够留得住过夜游客的。

    如果说以上旅游产品算得上是物理层面的联动的话,那么在我看来,两地还可以进行化学层面的旅游产品联动与合作。坐拥西江绵长的岸线,高明的游艇码头建设如火如荼,可以设想,假如在三水同样建设一处登陆码头,今后从三水到高明便可顺流而下,通过一条“黄金水道”,西江两岸风光尽收眼底。

    以实际游客数据计算,倘若当前高明和三水的日均游客数量各为5000人,两地启动“合作模式”之后,则两区内日均游客数量将实现翻倍,真正实现“1+1>2”的发展和飞跃。

编辑:kris
联系记者

相关报道

相关搜索

您还可以在这里关注我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图片频道

什么不爽来吐槽下
新闻娱乐胡辣汤视频图片微中原我新闻心通桥郑州通房产教育汽车名企旅游县市区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