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枝脉荣枯、精气散去,一世轮回即将画上句点,我们该以何种方式躬身告别才显得更为妥帖合适,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生命之所以可贵,或许正在于其不可逆转。在我们老到无能为力后的日子里,光阴流转,时光飞逝,连选择何种生活状态都变得奢侈。彼时,能充分得到尊重、呵护与陪伴大约就是最好的样子了。
时代走到今天,随着人口结构的演变,养老问题已变成国内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年轻人忙碌紧张的生活节奏,老人对照料、陪伴的基本需求,力不从心与残酷现实交相辉映,映照出当今社会养老问题的尴尬局面。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将老人送进养老院,以此让老人得到更全面的照料与陪伴。
与多数养老院略有不同,位于郑州建设西路的这家养老院是郑州市首批省级“医养结合”的试点机构之一。除了安排好身体康健、自理能力较强的老人们的生活外,更致力于为疾患缠身、半自理和无自理能力的老人和失能群体提供贴心的临终关怀。当然,临终关怀并不是送终、等死,而是着眼于为患者提供合理的医疗护理,既包括必要的生理医护,更包括心理调整。让他们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旅程中保持相对高质量的生活,减少病患带来的疼痛,维持生命最后的尊严与骄傲。
事实上,对于大多患有疾病、行动不便的老人而言,贴身护理员是最好的选择。紧急医疗救助,日常医疗护理也都更加便捷及时。据养老院临终关怀区主任王磊磊介绍,老年病大多集中在“心脑血管、糖尿病、三高”等几大类中,并发症多,病情表征也较为复杂,因此,要充分根据每个人的不同身体情况加以区分照料。
很多老人由于身体行动不便,长期卧床就会引发褥疮、皮肤溃烂等症状。如果不加以及时防治,久而久之,难免会发炎、溃脓。这对老人们来说无疑于雪上加霜。
由于临终关怀区多为卧床老人,食物多以流食为主。每天,护理员们都会按照营养均衡的原则,根据健康食谱为老人们配餐,而后搅拌成糊状,方便老人们进食。
进入养老行业以前,马邦博院长对这个行业并不熟知。初接触时的巨大压力被时间与习惯冲淡,被情感与付出替代。与老人们相处久了,生死离别见得多了,反而心态愈加平淡与豁达。时至今日,她希望终末期患者能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得到最大的尊重,让他们不惧怕、不痛苦、没有遗憾的离开人世。
眼前这位老人常年卧床,无法自主行动。她悄无声息地躺着,不知是睡着了,还是无意识状态。王磊磊先是轻声叫了几声奶奶,一边对她说咱们翻翻身吧,一边轻轻将胳膊伸到她的背下,助她翻身侧躺。
由于长期卧床,老人的生活方方面面都需要提供相应的照顾。吸痰、清洁口腔更是每天的必修课。
据悉,2014年11月24日刚从医院转到养老院时,老人的状态极为不佳,医院接二连三的病危通知书投下来,家人们甚至为她备好了寿衣,置于房间的衣柜里,以备不时之需。目前,老人在特护中心护士们的悉心照料下,各项生命体征都渐渐稳定下来。(注:2017年1月8日23时45分,老人平静离世)
躺在床上的这位中年男子,曾是一名银行职工。正值壮年的他突然病倒,全身瘫痪,没有自主意识。2016年6月6日转到瑞阳养老院以前,数次被ICU下病危通知。安静的半下午,阳光透过窗户映在他的脸上,面色平静,看不出任何情绪。
为防止肺部感染,男子常年处于气管切开状态。胃管无法再通过鼻腔进入体内,只能转而切开胸腔,将流食通过这跟细细的管子推入胃部,以此来维持生命所需的能量。
时隔半个月,当我们再次走进瑞阳养老院采访时,该男子已经离世。空荡荡的房间里,他的呼吸机还在床边,床头的信息卡也尚未摘去,阳光一如那日般映照进来,只是空气里再没他的呼吸。据了解,自瑞阳养老院建院三年以来,入院人数共计289人,80岁以上的占70%以上,离世36人。其中,入院至离世,周期最短的只有一天, 最长的长达三年。
如今,近一年过去了,冯淑兰身体状态逐渐平稳,意识也十分清醒。天气好的时候,郝俊就会在护理员的帮助下用轮椅将母亲推倒院子里稍作活动。这天下午,冯淑兰在院子里巧遇瑞阳养老院目前其中一位百岁老人孙美颖,因无法用言语正常交流,孙美颖向冯淑兰伸出手来,将稍有滑落的被子往上掖了掖。
除了照管日常饮食,监测老人们的基本生命体征外,护理员们也会定期给老人们擦身、洗头,以维持健康干净的状态。对于大多老人而言,无论儿女长到多少岁,他们也都很难放下心结让孩子们去给自己洗澡,在我们的文化语境里,父母与子女赤身裸体的坦诚相见,多少有些不便。而将自己交给护理员,心理上反而会更容易接受一些。
将枕头取出,垫上一层塑料纸,再将洗头盆置于塑料薄膜之上。整个洗发的过程要快而不乱,既要洗干净又不能时间太长让老人产生不适感。这过程里,有老人乐于享受,有老人觉得好玩,也有老人因为颈椎疼痛而表示抗议……
作为临终关怀区的一员,90后的王磊磊除了专业技能过硬,还能做一些简单的缝纫工作,老人们经常需要用的手脚保护套、束缚带等均出自他手。闲暇时间,他也会给老人们缝制开线的衣服。
与大多养老院护理员多为四五十岁的中年女性不同,瑞阳养老院临终关怀区的护理人员均是护理学院毕业的90后年轻人。最初组建团队时养老院也多有顾虑,担忧他们虽有能力却无耐心,虽能创新却无坚持。然而,这个年轻的团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的专业、细致和能力。或许,也正是因为这种年龄差,才让他们更能与老人们亲近贴心。图为护理员给老人们喂完饭后换班吃饭。
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孝道一直为人们所称道。百善孝为先,可见“孝”在国人心目中所占的分量。但生老病死,乃每个人最终所要面对的结局。事实上,大多住进临终关怀区的老人,可能都曾经徘徊于生死一线之间。因此,当他们最终离去时,家人们也就更能心情平静的接受。图为一位去世老人的家属对护理员们的精心照料以示感谢。
人去楼空,如烟消散。对于所有的儿孙而言,尽可能地去延长亲人的生命大约是共同的心愿,在这份心愿之上,呵护、尊重、关爱、细致……期待更多,亦是人之常情。但不得不承认,当生命不可逆转时,当器官已经完全衰竭,现代医学已无回天之力时,过度治疗对老人反而是一种伤害,任何药物注入体内无异于毒药。且不说是否属于资源浪费,坦然面对生死,尊重生命荣枯的自然规律何尝不是一种更理智的选择。倒不如让他们,安详地离开。(图/文 崔光华 吴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