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促进了各地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地方对此表示很高的积极性。全域旅游今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说明了国家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视力度。
近年来,宜昌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和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加强培育,全力推进旅游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十二五”期间,宜昌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65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88亿元。今年清明节期间,宜昌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52.47万人次,同比增长17.39%,旅游总收入8.24亿元,同比增长21.89%。
宜昌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党组书记孔磊表示,全域旅游是旅游理论和思想上的一次革命,更是旅游实践和发展上的一场变革,在我国旅游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宜昌在发展全域旅游方面,将紧紧围绕创建长江三峡国际旅游目地的、中国休闲度假特色地、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鄂西乡村旅游首选地的目标,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全面贯彻落实旅游“十三五”规划,全力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宜昌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着力打造千亿旅游产业,把宜昌建成湖北旅游发展和长江三峡旅游目的地。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要创新发展机制。争取市政府成立全域旅游统筹协调机构,加强组织领导,纳入目标考核范畴。进一步推进“1+3+X”的旅游综合产业综合监管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着手成立旅游警察支队、工商分局、巡回法庭。
二要创新发展路径。积极适应大众化旅游发展和旅游消费热点,顺应旅游需求多元化、复合性趋势,积极推进“商、养、学、闲、情、奇”等专项旅游产品创新开发。
三要创新发展模式。根据各自资源、交通区位、发展水平,大力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模式创新。
据了解,宜昌市旅游收入主要依赖景区门票及住宿、餐饮、交通等直接消费,文化娱乐、购物休闲等综合带动消费有限,“门票经济”现象较为突出。在旅游“吃、厕、住、行、游、购、娱”七大基本要素中,住、厕等基本要素和购物、娱乐等休闲要素存在“短板”。
目前,宜昌市全域旅游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国家旅游局提出的全域旅游发展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宜昌旅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一是产业转型有待加快。二是全域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有待完善。目前,尚未建立与发展全域旅游相适应的大数据中心体系、旅游安全保障体系和旅游便民惠民体系等。三是全域旅游综合发展合力尚未形成。四是区域发展有待均衡。“县强市弱”“西强东弱”现象依然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全市旅游业总体规模的扩大和整体素质的提升。
随着旅游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泛时代、加时代、创时代”的特征更加鲜明,全域旅游即将成为“十三五”旅游发展的主旋律。在此形势下,宜昌旅委表示要强化宜昌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突出全视野、全方位、全领域、全产业、全时空,谋划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在旅游治理上要共治、共安;在旅游产业上,要共融、共赢;在旅游发展上,要共建、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