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基础——重视通识与专业核心能力
熟悉高等教育的人都知道,这些年,各高校,尤其是重点高校都在进行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在今年的校园开放日上,通识教育、加强基础、促进交叉,成为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词。
据介绍,北大正在进行一次大的教学方案的修订,突出特色是凝练了专业核心课程,即这个专业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基础的知识和能力的构架。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最底层为公共基础课,之上是学科基础课,即大类平台课,再之上为专业核心课。在此之上,还开设有专业方向模块以及交叉学科的模块,再往上是荣誉课程。基于这样一个框架,学生进入学校后,如果有非常明确的专业方向,就可以一路向上。但是如果有些同学进入北大之后还有一些别的兴趣和爱好,那么他可以选择专业的模块或是交叉学科的模块,也可以通过学习两个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拿到一个主修专业学位和一个辅修专业学位。
“这就意味着,基础必修的部分占到学分的50%—60%,其余的40%—50%是自主构建。之所以做这样的设计,是在强化了基础课程之外,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未来发展构想来选择自己的学习模块和学习内容。”北大招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同样是本着这样的思路,2017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新一轮的大类培养改革中,也更加重视学科交叉能力的培养和通识与专业并重的综合素质培养,通过培养方案的修订,实现从专业教育向通识与专业并重的个性化培养转变。“在一二年级进行通识教育,实行宽口径、大平台的专业设置与培养。经过一年的培养,将充分尊重学生个人志愿,根据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在老师的专业指导下选择专业学院继续学习,二年级结束时在专业学院内选择心仪的专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马进喜介绍。
“如果专业兴趣发生改变,学生仍可在此后的学习年限内,根据自身需求进行专业转换。”马进喜说,“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大一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学院的办学积极性,更加符合当前学科交叉、专业界限淡化的高等教育改革趋势,符合一流高校的本科人才培养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