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类招生——拓展学生专业选择空间
今年,全国多所高校实现全部大类招生,以清华为例,2017年,清华大学将纳入本科招生的所有专业整合为16大类,分别为:建筑类,土木类,环境、化工与新材料类,机械、航空与动力类,能源类,电子信息类,计算机类,自动化与工业工程类,数理类,化生类,经济、金融与管理类,人文与社会类,法学类,艺术类,文理通识类和临床医学类。学生填报志愿的时候将需要按照专业类来填报,在大一年级,所有学生将接受大类统一的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导引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等,在大一结束前完成专业确认,并在大二进入相关院系开始专业学习。
北航也将按照航空航天类和信息类等八大类招生。对此,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徐惠彬认为,“实施大类招生,让学生在培养中获得更多的自主选择权是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符合一流大学的本科人才培养发展方向。”
“大类招生既减少了考生填报志愿的盲目性,又给了考生更大的选择自由权,打破了学科界限,有利于交叉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刘震介绍,“同时,大类招生、培养和管理改革对高考改革省份浙江和上海的考生也是一大利好。因为按照新高考改革方案,不再有报考哪个学校的说法,而是直接按照专业填报志愿,比如浙江考生最多可以填报80个专业平行志愿。按照大类进行招生后,减少了考生的志愿填报难度,同时也兼顾了考生的专业选择空间。”
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也是今年高校人才培养理念一个突出的特色。北大开放了共享的课程资源,允许学生在全校范围内选课,同时,扩大转系转专业的自由度。
北京师范大学也允许学生进入学校后进行专业的二次选择,不仅不设转出门槛,且可跨文理大类。在第一、第二学年末,学生可自主申请,经拟转入院系考核,为确有专长的学生转换专业。此外,学校还设置自由选修学分,学生有机会根据个人发展规划和兴趣爱好,跨专业、跨年级选修全校各专业的专业必修和选修课程,为优秀本科生设立高级研修课程,开放研究生学位基础课程,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本科教育应该打破以院系为基础的教育模式,给予学生更多选择。”各高校教学负责人都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所有的招生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背后的指向是培养什么样的人。
多年前,胡适先生曾对教育的本质有过很详细的比喻,他说“教育是戴一副有光的眼镜,戴上这副眼镜之后,就能看到从前看不见的东西,看到人家看不见的东西。大学也是如此,一个受过大学教学的人应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客观判断和系统推理。”
“大学育人要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的‘三位一体’”,刘震介绍。对此,高松进一步阐释,“我们的大学教育要为学生的未来一生奠定基础,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己,学会独立思考、分析判断、清晰表达、合作沟通、实践创新,学会担当负责,学会在未来生活中想要学习掌握任何事物的能力。”
(赵丹、郑思琳、唐国荣参与采访)
《 人民日报 》( 2017年05月22日 1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