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网记者刘琰报道)小时候,我们总被要求写“一件有意义的事”,那时候有意义的事无外乎扶老奶奶过马路,帮妈妈洗碗之类的小事。长大之后,什么是人生最有意义的事情呢?很多人有了不同的想法,也有些人难以回答上来。对于维和老兵杨劲来说,这根本不是问题,当兵、执行维和任务,这就是有意义的事。7月24日,网络媒体国防行记者团走进第75集团军某维和工兵分队,有幸采访到了先进典型人物杨劲。
杨劲,今年33岁,至今已服役14年,称得上是一名老兵了。他曾两次赴黎巴嫩执行国际维和任务,第一次8个月,第二次1年整,今年5月份才刚刚回国。
在维和方面,他绝对是专业的。他学习的专业是道路桥梁。在黎巴嫩,他在平面建筑排,负责营区构筑,在联合国划定的停火线上栽桩,支援当地老百姓援建等工作。
这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去年9月他在以色列和黎巴嫩交界处执行栽桩任务时,在距离目的地还有500余米的时候,因为路不好,车辆进不去,所有任务需要的水、沙、石料等等全都是人工一件件背进去的。
这同样是一份危险的工作。很多次执行任务的通道旁就是雷区。这时候,工兵分队的小伙伴一边扫雷,一边标识雷区,之后杨劲和他的小伙伴们才能进入作业区。即使这样,仍然需要小心翼翼,万分谨慎,才能安全地走进去和走出来,顺利完成任务。一次执行任务的时候,他和战友们突然发现前一天做好记号的警戒线被动过了,大概偏离了30cm左右,所有人都紧张起来,开始一点一点地排查。后来发现只是虚惊一场,这次偏离不是人为的,而是当地的野狼觅食中触碰到警戒线而导致的。还有一次,在作业现场,官兵无意间惊动了灌木丛中的一个鸟窝,飞起的小鸟触碰到离作业区一步之遥的以色列技术围栏。没几分钟,对方的军队就疾驰而来,枪口对了过来。幸好通过亮出服装上的联合国标志和我国的国旗图案,并用英语进行交涉,这场误会才解除了。事后想想,场面还是非常吓人的。因为黎巴嫩和以色列的紧张局势,这样危险的情况经常存在。杨劲说,必须遵守当地的安全规定,不能掉以轻心。
在出国执行维和任务前,维和官兵专门在维和培训中心进行专门的培训,培训英语、礼仪、宗教、涉外问题等。
在黎巴嫩,他使用英语和当地老百姓和外军进行交流,交流起来没有问题。在当地执行任务久了后,当地的老百姓就和维和队员非常熟悉了,经常会互相打招呼。这也是他感触最深的事:我国维和官兵在外执行任务10余年,用10年辛苦换来当地老百姓的友好的中文问候“你好!”“早上好!”“谢谢!”,真的是非常的不容易。
他说,在外执勤,代表的不是个人或是一个战士,而是代表一个国家的形象。平时维和分队友好地对待当地的老百姓,帮助他们建设家园,赢得了他们的信任,才会换来他们的尊重和友好。
不仅是对当地民众态度要好,在工作方面精益求精才能赢得工程验收方和外军的尊重和信任。我国维和队伍的栽桩速度是外军的若干倍,常常提前于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对方还规定完成时间,后来发现中国军队的速度这么快,就不再规定了。栽桩是个技术活,联黎SOP规定的点位误差要求在10cm以内,但我国军队却能把误差控制在3cm以内,质量上也绝对让验收方满意。
他是家中的独子,对于家里,他感觉挺亏欠家里的。父亲去世的时候,他当时在带新兵,不能一直在家照顾。父亲去世前的前一天的中午,曾打电话给他,让他好好工作,说想他了。第二天的时候,冥冥中似乎有感应,他一直心绪不宁。不久后接到母亲的电话,说父亲已经去世了。
但是他还说,既然选择了,就要干好。要感谢组织上给机会,同时自己努力做好事情,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因为,这是有意义的事情;这是不一样的人生体验。如果有机会,他还愿意接受出国维和的任务,在最危险的地方奉献自己的力量。他,不怕危险。责任编辑:向勤如(EN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