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墓争议的根源,就在于结论下得太急,又太急于把考古发现“变现”。匆忙定论又匆忙开发,地方政府在考古开发、征地建设中的“积极表现”,也让人不得不警惕。当学术问题与地方GDP扯上了关系,当“曹操”出土遭遇争抢名人热潮,尤其需要学术界能沉得住气,把功课做足。在这方面,曹操墓的考古发掘,表现得不够“淡定”,引发争议,在所难免。
在曹操墓争议最激烈的时候,笔者就此询问了在某大学读考古学博士的朋友,那所大学是国内考古学的重镇,集中了最多当代考古学大家。据他介绍,他接触的权威考古专家基本上都认为,从目前情况看,曹操墓造假的可能性不大,但他们也都不赞成目前就给曹操墓定性。既然以抢救的名义被发掘了,就应该以研究和保护为主,等待更确凿有力的证据出现。这样的考古结论,才经得住历史考验。
对待曹操墓争议,这也许是目前最科学的态度了。考古的真正目的,除了保存和保护,更在于发现历史真相的过程。在真正的考古学专家眼里,未经认定的曹操墓,其历史文化价值并不会有什么贬损。最希望尽快一锤定音的,往往是准备大赚一笔的所在地政府。
因此,在人们期待更可靠证据出现之前,学术界应在地方的公关和利诱面前保持冷静,不要被其逐利冲动所利用。如果匆忙的结论最终被新证据证伪,将成为更大的笑柄。至于那些质疑曹操墓者,也需要保持冷静克制的批评,拿出有确凿的反证来,进行有益的学术争论,才是良性的互动。动辄赌咒发誓,戏码挺好看,学术公信很受伤。
(编辑:j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