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精神:团结一心 敢为人先

2022-09-29 11:17:36 来源:中原网

  由二七塔等组成的二七纪念馆成为“二七精神”的传承载体和红色教育基地 郑报全媒体记者 徐宗福 图

  当年拉响京汉铁路大罢工序幕的三头汽笛 郑报全媒体记者 李焱 图

  98年前,建党两年,普乐园附近那一声雄浑的三头汽笛声,京汉铁路大罢工拉开了波澜壮阔的序幕,融入了那段荡气回肠的时代大合唱;

  98年后,建党百年,郑州城市中央的二七塔上的塔钟定时响起,伴随着“东方红”那熟悉的旋律,钟声沉稳厚重,却直击心弦。

  二七塔,高63米,它所蕴含的精神,却足以称得上郑州人心中的“珠穆朗玛”;站在塔上眺望,不过方圆数平方公里,这钟声,却响彻广袤的中原大地。  郑报全媒体记者 李娜 刘伟平

  一个个永不褪色的名字 标定了精神的坐标

  二七纪念馆展厅,一柄表面斑驳的“三头汽笛”,缓缓打开98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红色岁月——

  20世纪20年代,战乱频仍、山河破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为终点,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硝烟散去,丰碑树起。当下,二七纪念塔所在的位置,距离普乐园不过百步之遥。京汉铁路工人同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进行殊死斗争的英勇事迹至今依然在回响。

  因为这段故事,郑州市二七区成为全国唯一为纪念重大革命历史事件而命名的城区。

  因为这段故事,二七纪念塔凝注着牺牲者无畏无惧的精神和追求真理的执着,注入了一代代郑州人民的血脉。

  青春换得江山壮,碧血染将天地红。

  在二七纪念馆的一个展厅内,有高斌的塑像,还有林祥谦、施洋的故事介绍。常有参观者伫立于此,与一个世纪前的他们四目相对。照片上的他们,英气逼人、大义凛然,牺牲时的年龄,不过30多岁。

  近百年来,那一个个永不褪色的名字,璀璨了历史的星空,标定了精神的坐标。

  多少年来,二七塔上的钟声总会准时响起。雄浑的铮铮之音如同时间的刻度,记录来时路;又如同归家的声音,铭刻着初心。

  “二七精神”历久弥新

  “听党话、跟党走”主旨不会变

  精神如炬,信念如磐。一座城市、一城人民在精神上有怎样的高度,就能攀登怎样的高峰。在岁月的涤荡中,二七纪念塔蕴含的“二七精神”,历久弥新。

  1923年4月5日,共产国际首任驻中国代表马林讲道:“在未来的岁月中,2月7日将是一个反抗之日、示威罢工之日,到那时在自由新生的中国,人民将把2月7日作为一个最伟大的纪念日。”

  1939年,毛主席在延安纪念“二七”16周年大会上指出“无产阶级在中国有伟大的斗争历史、伟大的任务”;

  周总理曾高度评价“二七大罢工”是“中国大革命前的一次启蒙运动”;

  董必武曾为纪念“二七大罢工”题诗“虽败荣犹著,英光永世红”;

  在郑州,正在掀起关于“二七精神”的大讨论——

  “二七精神,可以是团结众人,疾恶如仇的品德;可以是勇于奋斗,不怕牺牲的勇气;也可以是坚定信念初心,勇于奉献的品质等。”二七纪念馆馆长张江山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二七精神”的内涵也需要被注入新的时代内容,但其“听党话、跟党走”的主旨不会变。

  “二七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历史财富,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展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组织性、先进性和强大的力量,也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和工人运动相结合过程当中的精神气质。二七精神,在我们的精神谱系当中也占有特殊的地位。”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中共党史研究宣讲资深专家李忠杰说。

  “二七精神是郑州的宝贵精神财富,与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大别山精神同属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映照我们党初心使命。”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长王承哲如是说。

  二七塔,这是一座丰碑,镌刻着那一段可歌可泣的红色岁月;也是一本日记,记录着这座城市的艰苦奋斗、玉汝于成;更是一种精神,净化着城市的心灵,指引着家的方向。

  听,钟声再次响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