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沿着足迹看变化 |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砥砺前行奋勇争先

2023-04-17 07:18:59 来源:中原网

 郑州市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郑州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贯通学习宣传贯彻——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砥砺前行奋勇争先 

4月,永裕陵保护区的油菜花田连绵盛放时,古柏渡的早樱已吐露嫩叶、晚樱徐徐登场。郑州的春天,繁盛多姿、次第展开,得益于居中的地理位置、多样的地貌特征,也孕育出了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禀赋。

郑州既有万年之古,也有百年之新,她蕴藏着厚重的历史,也孕育着现代的未来。郑州是加速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是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叠加的支点城市,自由贸易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大数据试验区等一大批国家试点在此落地,形成了全国少有的比较优势。

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党的二十大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郑州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贯通学习宣传贯彻,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坚定做到“两个维护”,以“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引领现代化河南建设”为总目标,全面开展“三标”活动、深入推进“十大战略”行动,加快推进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努力在“两个确保”中当先锋、作示范,在“十大战略”中担重任、走前头,以中国式现代化的郑州实践为谱写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坚持高质量发展主题,加快打造“四个高地”

开展任何一项工作,首先看态度,关键看行动,最终看效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郑州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要求,郑州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科技创新引领带动产业转型、体制创新、扩大开放,加快打造“四个高地”。

打造国家创新高地方面,全力推进省科学院重建重振与中原科技城建设、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建设“三合一”融合发展,大力引进大院名所、科技型“头部”企业、省内外龙头企业研发机构、高层次人才团队。坚持把“数字郑州”建设作为科技创新的先导工程、基础工程、骨干工程,大力推进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双一流”建设,支持嵩山、黄河、神农种业等省实验室发展,先后引进哈工大、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等12家大院名所在郑建立新型研发机构,研发平台达到4620家、增长63.8%。

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业高地方面,大力推进各类开发区和200个“专精特新”小微企业园建设,着力壮大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比亚迪、超聚变、上汽二期等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建设或投产,2022年1月~10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位居国家中心城市第二位,虚拟现实、量子信息、氢能源、“元宇宙”应用等未来产业也正逐步布局。

打造国家开放高地方面,坚持以交通为支撑、物流为先导、通关为基础、贸易消费为带动,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系。在全国率先建成“米”字形高铁网,入选首批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获批全国第四个邮政国际枢纽口岸,成为内陆地区口岸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城市,进出口总额稳居中部第一。

打造国家人才高地方面,坚持把打造人才高地作为“一把手”工程、第一任务、第一要求,引育高层次人才1802名、汇聚顶尖人才91名、建立院士工作站27个,科研人员突破10万人。大力实施“青年创业行动”,加快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未来五年还将吸引100万青年大学生留郑入郑发展。


坚持统筹中心城市带动和乡村振兴,走好城乡协调发展路子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郑州发挥好中心城市带动作用的重要要求,郑州深入推进实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行动和乡村振兴战略行动,积极推进以郑开同城化为重点的郑州都市圈建设,做强圈心、做实圈轴、做优圈带,以郑州龙头“扬起来”带动都市圈发展“强起来”;推动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决守好12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底线,坚持把提高特大城市农产品供应水平作为农业发展方向,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坚持以打造沿黄生态保护示范区为引领,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

事靠人为,事在人为。遵循习近平总书记“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总要求,郑州把生态治理作为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先导工程、率先推进,聚焦“保安全、清乱象、强节水、优生态、美环境”,加快推进沿黄生态保护示范区建设。持续推进生态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治理;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地下水回升幅度在水利部全国监测城市中位居前列;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深入推进,实现了经济发展质量和环境质量的同步提升。


统筹发展与安全,加快建设本质安全城市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发展与安全、防范风险挑战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决策精神的重要部署,郑州市委市政府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危机感,推动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实现“三年任务一年大头落地”,4.6万户受灾农户全部迁入新居,启动实施一大批城市更新、应急避险、水电气暖路工程,特大城市承载能力、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同时,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强力推进保交楼和安置房建设,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尽最大努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


推进文化繁荣发展,讲好“黄河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郑州以打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和“行走郑州、读懂最早中国”品牌为目标,围绕炎黄子孙的寻根之地、中华文化的朝圣之地、中华文明的体验之地、国学教育的实践之地,以沿黄河文化带、环嵩山文化带和郑州中心城区文化板块“两带一心”为骨架,以“博物馆群+大遗址公园”文明展示体系为核心,打造中华历史文化全景式集中展示地。持续办好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等重大文化活动,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为抓手,培育壮大文化经营主体,激发文化消费潜力,加快建设文化强市。


坚持人民至上,提升市民幸福感

城市发展如何,“一老一小一青壮”的幸福感是最直接的衡量指标。过去一年来,郑州坚持把稳就业放在首位,抓好民生突出问题化解;大力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积极推动国家中医药研发中心、治疗中心建设,统筹抓好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新投用公办幼儿园76所,市区新建中小学校24所;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建成街道养老服务中心111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019个、特困供养机构12个,全市161.7万老人全部入网智慧养老健康服务平台,获评国家级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9个。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城市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不久,市委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组织召开了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郑州市委关于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部署全面加快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动员全市上下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争先,为加快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而团结奋斗。

落实全会部署,市委主要领导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支部组织生活会,率先到党校、到基层、到农村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各级党员领导干部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全市县处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修班、第67期中青班等形式开展思想大轮训,并充分发挥“关键少数”作用,带领分管领域党员干部群众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对标先进改进提升工作。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宣传报道,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社区、进校园、进各类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进网站,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准确认识党的二十大精神,凝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社会共识。按照中央“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主题教育总要求和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根本任务,落实省委部署,结合郑州实际,提前谋划全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活动,确保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通过学习教育,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对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更加深刻,坚定不移、团结一心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氛围更加浓厚,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各项任务推进得更加有力。

思想指引方向,旗帜引领航程。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郑州时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为郑州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走好特大城市发展之路注入了强大思想动力、提供了根本行动遵循。全市上下将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探索丰富中国式现代化的郑州实践,埋头苦干、奋勇争先,不断开创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以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向党和人民交出满意答卷。

郑报全媒体记者 孙亚文 张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