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大高质量监督助力“三个一批”提质增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
中国 。”项目是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石,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抓项目、蓄动能,才能激活经济发展新引擎。2021年7月,河南发出“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最强动员令。作为省会城市,郑州牢固树立“项目为王”鲜明导向,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锚定“两个确保”、深入推进“十大战略”行动的重要抓手,大力开展“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集中精力拼干劲、拼项目、拼招商、拼环境,一个个重大项目的引进、落地和建设,正在成为新时代郑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鲜明标识和靓丽名片。
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听取关于郑州市“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开展情况的报告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年度监督计划,6月27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郑州市“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开展情况的报告。这既是市人大常委会着力支持项目建设,积极助推我市全力以赴拼经济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发挥人大制度优势,切实为加快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凝聚智慧和力量的生动实践。
立足全局“谋”一域 让人大监督更好服务发展大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把宪法法律赋予的监督权用起来,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
对“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是市人大常委会职责所在,更是工作所需。为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市人大常委会及早谋划,有序推进,努力以高质量监督推动全市“三个一批”项目建设力度更大、结构更优、效果更强。
鲲鹏小镇 马健 摄
“人大相关委员会要聚焦重点项目落地、平台载体建设、营商环境优化等监督重点,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广泛吸纳意见建议,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推进‘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情况。”今年3月31日,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印发《郑州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听取和审议市政府“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开展情况报告的实施方案》,明确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的时间节点、方法步骤,要求严防弄虚作假,力戒形式主义,切实提高监督实效。
“三个一批”项目建设工作环节多、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监督形式要多样化、多元化。4月25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召开“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开展情况座谈会,与会人员实事求是说进展、不遮不掩晒问题、结合实际谈打算,全力做好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这一“功课”。
“盯牢项目入库环节,督促相关部门把好项目‘入口关’”“重点关注签约后迟迟不见开工、建设进展缓慢、产出效益不高的项目,摸清问题原因,实行挂图作战”“市县两级人大要密切协同,联动开展监督,增强监督的整体效应”……6月1日,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开展情况报告动员会,再次发出动员令:奋力以人大依法监督的“组合拳”打出项目建设的“加速度”,切实为打开郑州高质量发展新天地提供“强引擎”“硬支撑”。
中铁装备集团 李新华 摄
目标已定,方向已明,势必全力以赴。6月2日,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向各开发区人大工委、区县(市)人大常委会下发《关于开展“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专题调研的通知》,要求各开发区人大工委、区县(市)人大常委会在本辖区组织开展“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专题调研,形成市县两级人大协同联动,做到齐心协力、握指成拳,确保监督工作动真格、见真章、出实效。
同时,市人大常委会成立6个专项调研组,6位常委会领导带队分赴16个开发区、区县(市),带着责任、带着任务、带着问题,下工地、访企业、进车间,深入基层一线,扎实开展调研。所调研的项目中,既有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项目,也有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涵盖民生和社会事业等多个方面。这些项目的竣工、投产、达效,将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俯下身子“究”实情 让人大监督问题导向始终鲜明
人大监督贵在一个“真”,不能一味“鼓掌”,更重要的是要以问题导向为方向,确保真发现问题、发现真问题。
“三个一批”活动开展以来,全市上下集中精力抓项目、强投资、增动能,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主抓手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目前,我市共开展“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8期,高标准承办全省活动主会场5次,累计入选项目1258个。前7期累计选报“三个一批”项目1148个,总投资12456.8亿元,累计完成投资5540.8亿元。其中,“签约一批”项目216个,已开工192个;“开工一批”项目606个,已投产367个;“投产一批”项目326个,已达效325个,签约项目、开工项目、投产项目总投资额均位居全省第一。现有第8期“三个一批”项目466个,总投资5598.6亿元,其中,“签约一批”项目67个,已开工20个;“开工一批”项目271个,已投产47个;“投产一批”项目128个,已达效99个。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郑州分公司,生产车间内,在底盘生产线忙碌的工作人员 李新华 摄
一串串数字印证着郑州“三个一批”项目建设热潮翻涌,“项目为王”的主旋律已然唱响。但数字背后,“三个一批”项目建设还有哪些“症结”亟待破解?
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市人大常委会视察报告直接“抛出”的问题“辣味十足”:
“目前,我市已开展8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成绩有目共睹,但有些重要项目因谋划储备不足未能开工。比如2022年,全市签约‘三个一批’项目中外资项目仅有4个,距离省政府要求外资项目占比原则上不低于签约项目总量的10%还有一定差距。”
“一些重资产项目,因为投资体量大、建设周期长,存在前期规划论证、方案设计等准备不充分的问题,导致项目短期内无法实质性开工。”
“全市‘三个一批’项目中,产业项目占比超过50%,但不同区县(市)之间项目结构差异较大,产业发展不均衡,存在项目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某产品生产线 李新华 摄
“对列入‘三个一批’的项目,各级领导都很重视,也帮助企业解决了一些问题。但在资金扶持、手续办理、配套设施等方面并没有明确的优待或奖补政策,造成部分企业对于参加‘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积极性不高。”
小组审议中,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认真审议议题,一个个问题同样“开门见山”:
“今天的产业项目决定着未来的产业结构。项目推进过程中,个别项目质量把关不够严,不能‘捡到篮子里便是菜’,要坚决杜绝‘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项目落地。”
“生产线转起来,才会诞生就业岗位,产生‘真金白银’。不能只看重建设进度,不注重投产达效,要把投产达效作为项目工作的一把尺子。”
“考核问效还不够严,有些部门位置摆得不够正,服务跟不上,经常干预项目正常进展,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负担。”
…………
直击问题、找准“症结”,才能开出“良方”,提出“良策”。无论是6个调研组指出的“痛点”,还是常委会委员提出的问题,都是人大监督权的生动体现,也是站位全市发展大局、推动市委决策部署落地见效的具体举措。
解剖麻雀“寻”路径 让人大监督既重结果更重效果
让项目建设的主动轮,带动经济运行的所有轮子一起转、加速转,就要把一个个“问题清单”变为“成果清单”。从调研组“一下到底”,深入项目一线,多方倾听意见和建议,用心撰写调研报告,到常委会委员认真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始终牢固树立“寓支持于监督之中”的理念,坚持客观看待问题、理性分析问题、实事求是指出问题,为推动全市“三个一批”项目建设、助力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谋思路、话对策。
经济要发展,项目是支撑,招商就是关键。按照我市推进计划,要树牢大抓招商、大抓项目鲜明导向,突出产业链招商、龙头企业招商、股权投资招商、“飞地招商”等方式,开展好系列区域招商活动,加快落地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引领性作用的头部企业、领军企业,力争全年新签约项目签约总额突破7000亿元以上。
“项目是抓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谋划储备项目是对接政策、争取资金的基础,也是扩大有效投资的前提。我认为要加强项目谋划,提升项目储备质量。”常委会委员郑睿建议,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要突出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两新一重”等重点领域,统筹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谋划一批重大项目,提高项目储备质量。针对民生痛点堵点实施一批产业项目,形成以产业项目拉动内需、满足社会需求的良性循环。建立常态化的项目谋划储备机制,对储备项目进行常态筛选、动态跟踪、滚动储备,及时更新、调整项目,确保项目储备库数据的实效性和准确性。
超聚变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马健 摄
产业链集群往往集聚大量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是各地产业链招商引资关注的重点。具体到我市,就是要做好一链一策育集群,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聚焦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坚持一链一策、聚链成群,推动“五链”深度耦合、“六新”加速突破,加快形成龙头引领、梯队协同、链群互动的产业集群发展格局。
对此,常委会委员蔡军龙谈了自己的看法:“产业链集群培育要想结硕果,还要加强产业链精准招商,及时梳理更新产业链图谱,针对产业链薄弱环节和‘卡脖子’问题,突出延链补链强链,围绕上汽、超聚变、海康威视等龙头企业引进上下游关联项目,推动更多产业产品进入中高端、成为关键环。”
推动“三个一批”项目建设,不是为了场面“热热闹闹”、数字“漂漂亮亮”,而是要在有序衔接中及早投产达效。把项目进度放在时间表上量一量,以倒逼机制推动项目建设蹄疾步稳,经济发展的这个“牛鼻子”才能牵得更牢。
常委会委员张国宏认为,助推项目建设提质增效,首先要增强政府服务能力。简化项目审批程序,推行重大项目“拿地即开工”“交地即发证”“竣工即交付”,对项目分级分类提供精准服务,全力推动重大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竣工。“对项目建设中遇到问题实行清单式交办、台账式管理、属责化推进。全力保障重点项目要素需求,梳理好‘白名单’项目,积极推动各种资源要素向重大产业项目集聚,不断提升要素配置效率。”
“项目建设等不起、慢不得。我认为还要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常委会委员于鸿“抢麦”发言,认为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按照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要求,系统性重塑行政审批制度,提升服务质效。以“一枚印章管审批”为牵引,构建“一门一窗、一站一次、一网一键、一制一章”服务模式,持续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有诉即办”、惠企政策免申即享、“交房即交证”等工作。围绕企业生产经营、项目建设和公共服务事项办理的全周期、全链条,为企业提供集成化办理服务。
项目建设要想取得满意效果,就要以实绩论英雄,用好考核评价这根“指挥棒”。常委会委员韩广道建议,要健全项目评价考核与督导机制,对重点项目进行清单管理和分级分类管控,动态跟踪重点项目推进情况,推动存在问题的整改落实。探索出台项目奖补激励政策,着力在土地供应、资金支持、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三个一批”项目针对性奖补激励,激发“三个一批”项目活力,确保项目早开工、快建设、早达效。
“推进‘三个一批’项目建设,必须要超前谋划要素保障”“要全力提供最优质服务,真正做到想项目之所想、帮项目之所需、解项目之所难,千方百计助推项目提速提质增效”……常委会委员纷纷建言献策,提出建议30余条,积极探索解决问题、促进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整改落实是人大监督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推动工作改进的关键环节。针对常委会委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常委会及时进行归纳梳理,向政府反馈审议意见,并列出问题清单。常委会相关部门将加强跟踪督办、掌握办理进度,真正实现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环环相扣的全链条监督闭环。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致表示,针对审议意见和列出的问题清单,会抓紧研究,对照问题清单,逐项列出整改方案,在人大有力有效监督下,高质高效推进“三个一批”项目建设。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对“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是人大助力我市乃至全省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市县两级人大上下联动,形成监督合力,找准摸清项目建设中的“痛点”“难点”,提出改进意见建议,能够以更有力的监督助推“三个一批”提质增效,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引领现代化河南建设上展现更大担当,作出人大新的贡献。
记者 董艳竹
河南郑州,新疆母女拜托记者帮忙寻找的河南援疆医生找到了!时隔5年,老人终于“面对面”说出了感谢
郑州市区普通高中最低录取控制线为419分 7月26日可查录取结果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全面加强军事治理 以高水平治理推动我军高质量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